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武安商帮在四平,兴衰成败

武安商帮在四平,兴衰成败



武安商人照片

四平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东接长白山余脉,西邻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铁路交汇,公路纵横,交通发达。武安人把四平当作经营的好去处。据记载,四平有一道街上,聚集了许多武安商人,其中以药商居多。伯延人翟惠民是15岁(年)那年去的四平,同村房家的生意“德庆恒”是他要去“住地方”的药店。房家在东北的生意很多,沿铁辽线尤其多,沈阳、四平、郭家店、梨树县城、哈尔滨等,到处是他们的分店。四平的这家药店属中等规模,经营中药饮片和丸散膏丹,也捎带着卖西药,同时兼营茶叶和文具书籍,共有掌柜伙计八九个人。药店分两柜,桥西是总柜称“兴记”,桥东是分柜称“余记”。值得一提的是,桥东的掌柜是四平本地人,姓岳,有些小残疾。之所以用他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来是他会看病,掌柜兼做坐堂先生;二来是他性情好,在当地很有人缘。武安人的商号一般不用外地人,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四平道东三马路上曾有一家“育发和”药店,这是武安高村侯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创建的。侯起和原在武安和村附近一个衣服店做生意,和村东山上有一座常乐寺,寺里的师父经常路过此店,冬季进店避寒,夏天进店避暑,喝杯水,说说话,时间长了,对侯起和产生了好感。有一年武安地区发疟疾的人很多,这位师父给了侯起和一包药,说能治疟疾病,侯起和拿回村去一试果然有效,治好了不少病人。以后知道那种药叫“奎宁”。侯起和切身体会到医药是治病救命的仁义行当,从那时起,便萌生了让下辈人做药的念头。侯起和共有三个儿子,老大侯在朝,别名侯佐廷,十四岁时,侯起和便托人介绍,让侯在朝到四平一家药铺学徒。隔了几年,老二侯忙成、老三侯在位也带着父亲的嘱托,相继去了四平药铺学徒。经过弟兄几人多年的奋斗,侯家渐渐有了点积蓄,同时学到了医药行的一些经营之道,哥仨商量决定自己干,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又找本地的牙科大夫李善堂借了一部分资金,经过紧张地筹备,买了一处房子,一家药店就开始营业了。为纪念父亲侯起和当年的嘱托,所以药号叫“育发和”。经过多年经营有了基础,“育发和”又在四平道西五马路开了一家分店。由于弟兄三人团结一心经营得力,“育发和”实力渐渐雄厚起来,他们又决定往关内发展,年,侯在朝把四平的买卖交给三弟侯在位管理(二弟侯忙成年病故),亲自到天津选择经营处所,最后买下城厢区东门里铁匠胡同的房子(现属南开区),开起了新的药店。武安年遭遇荒旱,老二侯忙成的女儿侯本芝在妈妈带领下辗转到自家的药店逃生。她多年后撰写回忆录记忆道:“我们高村是个苦地方,吃水到外村去担,从我记事,就吃小米、野菜、树叶、树皮。后来我们搬到城里住了两年,正赶上饿死人的年头,一元钱只买四两小米,娘怕我们饿死,只好坐上火车投奔天津大爷家。大爷在天津开了个药店,但人太多,大爷养不起我们。我们又到东北找叔叔去,不到两天,我们全家逃荒来到东北四平我叔叔家,记得那天晚上,吃的是玉米面和白面丝糕,小虾米、白菜粉条汤,我吃得很香,长到十几岁,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在东北生活好过,高粱米才6分一斤,就是买不到衣服穿,只能买到一种更生布(也就是织布机下面的棉花扫起来织成的布),穿在身上几个月就破了。”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名遐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之为“东方马德里”。当年,四平作为东北中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其得失直接影响着东北乃至全国战场。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最后以解放军胜利而告终。在四平之战中各商号损失惨重,“育发和”也不例外。侯本芝的记忆里有那样恐怖的一幕:“年,四平街就打起仗来了。那时我已十七岁了。家家户户都在挖防空洞,每家窗户上贴上了白纸,只要听见飞机一来,背上棉被赶紧往防空洞跑。有一天,我、妹妹和娘正在防空洞坐着,一颗炮弹正落在防空洞洞口,炸得洞顶上的土都把洞口堵住了。”母子三人从洞里爬出来,跟着逃难的人跑到外地,几天后战事结束,他们一家重新回到新四平,寻找自己的家。侯本芝回忆道:“桥西是四马路,我们找呀找,找了半天,我的天呀,我们家原来有五间房子,现在,就留下一面墙了,就连这一面墙让枪子打得大洞小洞,密密麻麻,连巴掌大的平面也找不到了,墙的旁边也炸了个大土坑,坑里还有我一支鞋呢。”侯家在四平几十年辛苦经营聚集的家业毁于一旦,重建也没有意义。侯在位和哥哥商量后,对四平“育发和”的生意做了简单处理,自己也赶到天津,与兄长兵合一处,从此主要在天津发展。育发药业经过几十年的存在、发展,壮大,最终也在年公私合营中完成了它的使命。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