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2014/12/24

    但一经治疗即可迅速恢复

    贫血发展快, 脾肿大明显 1. 除贫血外,白细胞总数减少实验室检查应与发热性疾患伴有脾肿大的病如伤寒、败血症、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恶性疟疾则需与脑炎、脑膜炎、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粟粒结核、肾病、伤寒等鉴别诊断5. 婴幼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寒战期仅有四肢冰冷、脸色苍白、口唇紫绀发热期虽有高热,但仍四肢冰冷常伴有呕吐、腹泻退热期大汗少见但一经治疗即可迅速恢复6.先天性疟疾母亲产前感染疟疾[详细]

  • 2014/12/21

    在酉阳的一块实验田里

    “之所以在酉阳采购,是因为这里出产的青蒿质量很好经历了上千年的艰苦努力,人类依然没有最终战胜疟疾这种恶性传染疾病2003年,全球有5亿人生活在疟疾高发区域,2亿多人感染疟疾,100多万人因此丧命,丧命者在非洲多为孕妇和5岁以下的儿童在非洲,因疟疾流行造成的gdp损失每年估计在120亿美元,并消耗了约40%的公共卫生开支然而,一种来自中国的传统中药———青蒿及其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研究成功,让全球疟疾患[详细]

  • 2014/12/19

    拼接的基因是无害的

    疟原虫寄居在人类的肝脏内,侵害肝细胞,转变成孢子并大量增生后再进入血液中英国科学家最近培育了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蚊子———这是一种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将来可根除致人死命的疾病———疟疾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为携带疟原虫的几种蚊子拼接了一种基因拼接的基因是无害的,可让蚊子丧失携带疟原虫的能力,并且经代代相传,成为这几种蚊子的固有基因帝国学院的安德烈亚·克里桑蒂博士说,“现在我们有能力利用几种特异性[详细]

  • 2014/12/5

    恶性疟初发时只能查到环状体疟疾,疟疾病原学检查

    治愈后无免疫力,可发生再次感染 一般从受检者耳垂或指尖采血作薄血膜和厚血膜涂片,以姬氏染液或瑞氏染液染色后镜检,应在发作开始(恶性疟)或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间日疟、三日疟)采血恶性疟初发时只能查到环状体,而配子体在周围血液中出现时间则在查到环状体之后10天左右除重症病人外,一般在周围血液中难查到恶性疟的滋养体和裂殖体薄血膜涂片经染色后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详细]

  • 2014/12/2

    血吸虫病是继疟疾之后的第二大世界寄生虫病血吸虫,用来

    一种已经用来治疗疟疾的药物,同时也显示出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血吸虫病是继疟疾之后的第二大世界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了污染的水,受到感染的人会感到疼痛和身体不同部位的阻塞,如膀胱、直肠、肝、肺和脾。高发病地区有非洲、巴西和亚洲。在一项新近的研究中,发现口服药artemether可以安全而有效地防止血吸虫病,而它原是一种副作用很小、被广泛用来抗疟疾的药物。瑞士医务人员在非洲血[详细]

  • 2014/11/30

    搞好个人防护夏日,夏日防治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它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原虫在医学上分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四类。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叫间日疟。三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每隔二日发作一次叫三日疟。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叫恶性疟疾,它发作频繁,无规律,严重时常有抽风、昏迷等症,如不及时治疗,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吸入疟疾病的血,再叮咬健康的人时,就会把它唾液中[详细]

  • 2014/11/28

    起病时患者有寒战高热中医,贫血,什么是疟疾感染引起的

    有时疟原虫较少或病人已服用少量抗疟药,在普通血片中不易找到,而在厚血片中则可以找到多种细菌、寄生虫、病毒可直接损害红细胞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这种贫血不同于一般感染、炎症时发生的较为缓慢的贫血疟疾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就是此类贫血中较常见的一种贫血严重时,应予以输血如血液中有疟原虫,可用氯喹,忌用奎宁、扑疟喹啉、伯氨喹啉等药物因为有报道恶性疟原虫再感染时,特别是服用奎宁后,会突然发生大量溶血,其机制尚[详细]

  • 2014/11/26

    煮海带的方法

       明天菜瓢谷小编为大家先容煮海带的方法:  煮海带曩昔起首要把海带浸泡一下,假设第二天想吃,可能在头一天晚上用淘米水浸泡海带(若是手边没有淘米水,也可以在浸泡海带的水中加一点盐,或者是一点干淀粉),这样做的指标都是为了海带能够更好的泡发。海带泡发好后把它荡涤一下,洗去上面的杂质,接下来就是煮海带。  煮海带的时候最好是冷水下锅(这样煮出的海带不腥,没有腥味),今后再在煮海带的水中少加[详细]

  • 2014/11/25

    慢性病例的骨髓涂片中有时可找到疟原虫的有性生殖体中

    病情非常严重时,可并发末梢循环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在未发生肾衰之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已发生,肾衰早期可给以透析,病情可望好转,否则将导致死亡。贫血严重时,应予以输血。如血液中有疟原虫,可用氯喹,忌用奎宁、扑疟喹啉、伯氨喹啉等药物。因为有报道恶性疟原虫再感染时,特别是服用奎宁后,会突然发生大量溶血,其机制尚不清楚。多种细菌、寄生虫、病毒可直接损害红细胞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详细]

  • 2014/11/22

    前驱期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疟疾,疟疾临床表现

    疟疾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四期:4. 出汗期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此期可持续1小时以上3. 发热期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39oc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1. 前驱期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疟疾潜伏期因感染的疟原虫种类不同而异恶性疟平均为12天,三日疟平均30天,间日疟和卵形疟平均14天,但间日疟有时可长达12个月以上经输血传播的疟疾,其潜伏期的长短与血[详细]

  • 2014/11/18

    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疟疾,治疗疟疾有特效世卫向中国大

    东流口村65岁的陈德海老人是县里有名的烤烟生产能手,多次在县里进行经验汇报,家里七八亩地,大部分种的烤烟,他说:“种植经济作物比种粮食赚钱多了,今年我很想种青蒿今年4月,在美国纽约召开了“联合用药与药理药剂国际会议”,主要议题就是青蒿”然而,他这个愿望很难实现,因为他家住在海拔800米以上,这里的高度不适宜种植青蒿,这个消息让他非常失望种青蒿的荣耀2000年,丁德蓉教授带着研究生到偏僻的小县城酉阳[详细]

  • 2014/11/16

    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疟疾,疟疾是由什么原因引

    2、传播途径 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经蚊虫叮咬皮肤为主要传播途径。极少数病例可因数带疟原虫的血液后而发病。 传播疟疾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为平原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山区传播疟疾以微小按蚊为主。在丘陵地区则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亚种为重要媒介。在海南岛山林地区发现其传疟媒介为大劣按蚊。3、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经反复多次感染后,再[详细]

  • 2014/11/14

    修改蚊子基因消灭疟疾尽管这种措施很有效

    我们预计6年之内能培育出一只发育稳定、安全无害并且不能传播疟疾的蚊子英国科学家最近培育了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蚊子———这是一种突破性进展,意味着将来可根除致人死命的疾病———疟疾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为携带疟原虫的几种蚊子拼接了一种基因拼接的基因是无害的,可让蚊子丧失携带疟原虫的能力,并且经代代相传,成为这几种蚊子的固有基因帝国学院的安德烈亚·克里桑蒂博士说,“现在我们有能力利用几种特异性基因[详细]

  • 2014/11/10

    用来治疗疟疾药物也能预防血吸虫一种已经用来治疗疟疾

    一种已经用来治疗疟疾的药物,同时也显示出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血吸虫病是继疟疾之后的第二大世界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了污染的水,受到感染的人会感到疼痛和身体不同部位的阻塞,如膀胱、直肠、肝、肺和脾高发病地区有非洲、巴西和亚洲在一项新近的研究中,发现口服药artemether可以安全而有效地防止血吸虫病,而它原是一种副作用很小、被广泛用来抗疟疾的药物瑞士医务人员在非洲血吸虫高发地[详细]

  • 2014/11/7

    我国疟疾现状及其防治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

    我国疟疾现状及其防治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5卷 综 述作者:徐伟文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州,)徐伟文 综述 李 明 俞守义 审校疟疾(malaria)是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重要虫媒传染病。最近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每年有3~5亿人受疟疾感染,发病1.2亿,死亡达270万(90%的死亡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中);在我国,估计每年仍有25~3[详细]

  • 2014/11/2

    小儿疟疾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小儿年龄越小

    然后转为出汗退热期,全身大汗淋漓,体温骤然下降,全身顿觉舒服且疲乏3. 典型发作最先出现寒战期,患者突觉寒冷、发抖,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常有恶心、呕吐,持续约20~30分钟继之为发热期,体温升高达40~41℃,口渴、头痛,脉速而饱满,全身酸痛,持续4~8小时发作日久可出现贫血、脾大5. 婴幼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寒战期仅有四肢冰冷、脸色苍白、口唇紫绀发热期虽有高热,但仍四肢冰冷常伴有呕吐、腹泻退热[详细]

  • 2014/9/19

    针灸疗法治疗疟疾

    【概说】   疟疾,是指寒战,高热,汗出并周期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其它季节也是可散在发病,主要是由于感受疟邪及瘅毒疫疠之气所致,有一日一发称日疟,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之不同,如久疟不愈,在胁下形成积块,称为疟母。   【病因病机】   (一)感受疟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邪入则与阴争而寒;出则与阳争则热,邪正交争而发疟疾 ;[详细]

  • 2014/9/19

    秋天疟疾的防治

        民间有歌谣:“八月谷子黄,摆子要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这里充分反映了过去疟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性。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冷热病”、“打摆子”,此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即使是现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亿人得疟疾病,每年因为得疟疾病而死亡的病人竟高达300万左右,可见,在秋天要重视对疟疾的防治。 &nb[详细]

  • 2014/9/19

    疟疾症状体征

      典型疟疾的临床表现是间歇性寒战 高热与大量出汗。特别是呈规律性的间日或三日发作一次,具有寒战 高热,继之大汗热退的过程,一般很少其他疾病症状混淆 但应注意在发病之初及恶性疟,其发热多不规则,使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   反复疟疾发作后 多有贫血及脾大,对临床诊断亦有较大帮助。  脑型疟多在疟疾发作数日后[详细]

  • 2014/9/19

    什么是疟疾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多种细菌、寄生虫、病毒可直接损害红细胞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这种贫血不同于一般感染、炎症时发生的较为缓慢的贫血。疟疾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就是此类贫血中较常见的一种。  疟疾患者可因病情轻重而有不同程度的溶血,贫血多数为轻至中度,有时可至很严重。如果儿童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疟原虫,贫血可以非常严重,甚至死亡。慢性病人脾脏多有肿大,被疟原虫寄生虫破坏的红细胞大部分在脾脏内,检查发现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详细]

1441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