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我国疟疾现状及其防治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

我国疟疾现状及其防治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



我国疟疾现状及其防治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9年第3期第15卷 综 述

作者:徐伟文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州,)

徐伟文 综述 李 明 俞守义 审校

疟疾(malaria)是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重要虫媒传染病。最近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每年有3~5亿人受疟疾感染,发病1.2亿,死亡达270万(90%的死亡发生在非洲撒哈拉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中);在我国,估计每年仍有25~30万的疟疾病人,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2〕。本文就我国疟疾的流行现状、特点及其防治策略作一综述。

1 我国疟疾流行现状

我国疟疾流行的历史久远,云贵、两广和闽台一带,自古称为瘴疠之地。解放后,由于大力开展疟防工作,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于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的传染病,在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曾发生大范围的暴发流行,1960年和1970年疟疾发病人数分别为1023万和2411万,全国平均发病率高达1554/10万和2961/10万。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1970~1990年的20年内每年发病人数平均以23.37%的幅度递减,至1990年发病人数已降至11.74万例〔2〕。由于经济开发和边境地区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传播疟疾能量大的媒介按蚊防治尚有困难、疟防经费普遍紧缺、专业队伍不稳定、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等原因,1994年全国疟疾疫情呈现普遍回升趋势。1994~1997年全国疟疾流行情况见表1〔2,4~6〕。

表1 1994~1997年全国疟疾流行情况

年份

疟疾流行情况

1994

根据疫情报告,发病62101人,发病率为5.292/10万,因疟疾死亡43人,发病人数占甲、乙两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71%,较1993年发病人数增加3532人,发病率回升6.22%。主要疟区16个省(市、区),有11个疫情上升,5个下降。无疟疾病例报告或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计2069个县10.832亿人口地区,发病率在1~10/万的计174个县8千万人口地区,发病率在10.1~100/万的计42个县0.104亿人口地区,发病率尚在100/万以上的仍是云南省边境仅1万余人口的畹町市。

1995

根据疫情报告,发病49699人,发病率为4.194/10万,因疟疾死亡34人,发病人数占甲、乙两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38%,较1994年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分别降低20.0%和20.8%。主要疟区16个省(市、区)中,除湖北和山东二省的发病率比1994年分别上升20.11%和9.12%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无疟疾病例报告或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计2642个县11.03亿人口地区,发病率在1~10/万的计154个县0.71亿人口地区,发病率在10.1~100/万的计40个县980万人口地区,已无发病率在100/万以上的县。

1996

根据疫情报告,发病37168人,发病率为3.109/10万,因疟疾死亡30人,发病人数占甲、乙两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87%,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较1995年略有减少。无疟疾病例报告或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计2697个县11.40亿人口地区,发病率在1~10/万的计112个县4777万人口地区,发病率尚在10.1~100/万的计32个县743万人口地区。但由于基层卫生组织削弱,私人诊所和个体行医者不报疫情等原因,疟疾病例漏报逐年增加,估算全国的发病数为25~30万,与1995年的发病人数接近。

1997

截止到12月份,已报告发病32187人,死亡36人。

2 当前我国疟疾流行特点

由于受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疟疾形势又变得不稳定,有些地区甚或出现了疫情回升,而且疟疾流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2.1 疟疾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 由于各地媒介种类不同,目前我国疟疾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各省之间流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一省之内病例也都集中在局部地区。据主要疟区11个省(区)统计,单纯中华按蚊分布区1996年平均发病率为0.09/万,而分布在海南偏吸人血的大劣按蚊地区,平均发病率高达12.85/万,分布于北纬25°~32°之间的嗜人按蚊地区和北纬25°以南的微小按蚊地区,平均发病率为1.31/万。另据统计,海南省95%以上的病例集中在山区和山麓区; 云南省86%的病例分布在边境和沅江流域;河南省9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仅占全省人口7.7%的南部7个县;湖北省85%以上的病例集中在大洪山和桐柏山周围。

2.2 疟区变迁明显,疫情出现反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人蚊接触和疟疾感染频率,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耕作制度的改革、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及村庄周围的开发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媒介的孳生地,减弱了其传播强度,使我国疟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柳朝藩等在1995年对我国疟区进行了重新分层和定位〔3〕。另一方面,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人口流动的增加、防疫队伍的薄弱、疾病监测和控制的不力等,使疟疾疫情出现明显的波动甚或回升。

2.3 流动人口发病情况日见严重 为搞活经济增加收入,上山、外出到各类疟区开发建设、垦荒种养的流动人口日渐增加,这些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生活卫生条件差、个人防护意识薄弱、疟防措施难以落实,所以疟疾感染逐年增加〔7,8〕。

2.4 输入性病例比例逐年增高 由于受人口流动的影响,在疟疾流行程度较低的或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地区,输入性病历比例逐年增高。1996年湖南、浙江、江西、上海和山东等省(市)输入病例占各省病例总数的74.8%~97.8%;1984年在非恶性疟流行区仅有两个省的9个县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991~1996年间已增加到每年有10~16个省(市、区)72~115个县〔2〕。同时,因流动人口而导致的恶性疟病例的扩散十余年也逐渐增多,且外来传染源输入继而引起当地疟疾传播已成为疟疾流行的重要原因〔7,9〕。

2.5 恶性疟分布范围和病例数无明显减少 全国疟疾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主要流行区海南和云南两省的传疟媒介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尚缺乏有效易行的防制方法,抗药性恶性疟比例和程度较高,流行仍未得到完全控制。加上开发建设和对外开放,人口流动频繁,恶性疟病例广为扩散,疫情波动不稳,点状暴发时有发生,成为目前疟防工作的一大难点〔10,11〕。

2.6 多重抗性恶性疟扩散 自1961年moore首次报告发现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以来,我国的调查证实在主要的恶性疟流行区,均有抗氯喹的恶性疟分布,且抗性达到95%以上〔12〕。虽随着停用氯喹时间的延长抗性比例和程度缓慢下降,抗性率从80年代初期的97.3%降至近两年来的53.7%〔13〕,但恶性疟原虫对性哌喹及其它替代药品逐渐出现抗性,有的呈现多重抗药,其势日渐严重,给疟疾的治疗带来难题〔14〕。

3 疟疾防治策略

面对疟疾在我国的严峻形势,切实有效地开展针对性疟防工作势在必行。根据多年来疟疾防治工作的经验和近年来疟疾疫情回升原因及流行特点的分析,对今后疟疾防治的策略主要有〔2,4,15,16〕:

3.1 加强卫生宣教,实现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树立长期斗争的观念。

3.2 根据情况,实施可行的包括媒介控制在内的预防措施。

3.3 提倡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以缩短病程、防止发生并发症、减少疟疾引起的死亡、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

3.4 建立健全各级监测网络,加强疾病监测和虫媒监测,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工作,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与防治。

3.5 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对流动人口做好检测监测及健康教育工作,实行“流动人口疟疾联防”。

3.6 加强疟防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稳定疟防队伍。

3.7 加强基础研究,积极开展对新的疟疾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有效治疗药物及疫苗的研制,同时继续加强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监测及抗药性恶性疟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总之,疟疾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势不可轻视,对它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4 参考文献

1.许侠,陈新华,陆如山.世界卫生现状.国外医学情报,1997,(13):1.

2.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一九九六年全国疟疾形势.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1997,15(3):129.

3.柳朝藩,等.当前中国疟区分层.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1995,13(1):8.

4.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一九九五年全国疟疾形势.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1996,14(3):169.

5.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一九九四年全国疟疾形势.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1995,13(3):161.

6.疾病监测,1997,12(12):1.

7.朱泰华,黄琪林.广东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分析.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5,8(1):1.

8.司有忠,庞学坚,蔡红林.海南省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分析.海南医学,1997,8(1):1.

9.车立刚.云南省疟疾流行状况的评估.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9(2):148.

10.汤华林,钱会霖.我国当前恶性疟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9(3):161.

11.何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恶性疟疾形势.海南医学,1995,6(3):209.

12.朱德福.云南省恶性疟流行概况及其对氯喹的抗性.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7(2):84.

13.蔡贤铮.海南建省以来抗氯喹恶性疟防治研究进展.海南医学,1997,8(3):153.

14.刘德全,等.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14(1):37.

15.杨恒林.云南省恶性疟的监测与防治对策探讨.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10(1):63.

16.于恩庶.警惕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7,13(5):3.

收稿日期:1998年6月10日 修回日期:1998年10月21日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s/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