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每日一课刘渡舟教授讲伤寒六十一
每日一课刘渡舟教授讲伤寒六十一
作者:刘渡舟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45)
这一条论述表里同病,应先解外,治宜桂枝汤。
凡是表证未解,又见到大便不利的里证时,不能先攻下。如果先攻下了,就犯了治疗上的错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邪客于表,应当汗之而解;邪气结于里,应当下之而愈;表里同病,也应该先解表后攻里。如果先攻下了,就要伤里气,里气一受伤,在表的邪气就很容易乘虚内传,使病情复杂化。因此,表里同病时,一定要先解外,等表邪解决之后,如果里气仍实,才能攻下。这是伤寒六经证治的一条很重要的治疗原则。至于解表,应当考虑使用桂枝汤。因为这里说的是不大便,所以用麻黄汤峻汗就容易伤津液,只能用桂枝汤滋阴以和阳,调荣而和卫才合适。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46)
这一条论述太阳病汗、下后不解仍可再汗。
太阳病,本应发汗而解。现在是“先发汗不解”,说明可能是表里同病,或者是汗不得法,或者是病重药轻,以致一次发汗不能解除。既然表邪不解,那就应当再以汗解,即使有里证也不应该攻下。否则,误下必伤正气,引起表邪内陷,变生他病。现在是表邪不解而复下之,脉仍见浮,说明病邪仍在太阳之表,没有内传。“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是自注句,指出病不解的原因是当汗未汗,而反用下法。由于现在这个病发生在汗下之后,虽然应当再汗,也不可用麻黄汤峻汗,而应当选用桂枝汤。
太阳病,有一汗不解可以再汗之法;阳明病,有下后余热复聚,可以再下之法。临证以辨证为准,有是证则用是法,千万不能动摇不前。
本文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