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地理故事云横秦岭,收骨瘴江,韩愈的仕

地理故事云横秦岭,收骨瘴江,韩愈的仕



导读

在我国的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秦岭山脉。许多名人留下了关于秦岭的诗篇,其中非常有名的诗句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与韩愈、韩湘子祖孙二人有关。

1八仙秦岭道天机

▲影视剧中的韩湘子形象

相传,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子,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得道成仙了。韩湘子平日里不修边幅,四处云游。韩愈见他整日无所事事,就劝他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来谋个一官半职。韩湘子听后笑着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能开顷刻花”一句。

韩愈说:“你真能让花随你的心意开放吗?”韩湘子笑了笑,取来一盆土,在土里种上种子,然后又取了个盆盖好。过了一会儿,他对韩愈说:“叔祖,花已经开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

韩愈揭开花盆一看,果然有两朵盛开的花,在每朵花上,还有各有一行字:一行是“云横秦岭家何在”,一行是“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看后,大惑不解。韩湘子说:“以后您会知道的。”

很多年过去了,在韩愈五十二岁那年,他向皇帝建议不要迎娶佛骨,以免劳民伤财,不料却引起了笃信佛教的皇帝的不满,因此被贬职了。韩愈从京都长安被贬到千里之外的边陲之地潮州。

▲韩愈左迁路线图

韩愈立即动身,匆匆忙忙地离开了长安,朝南进发。几天后,他就进入了秦岭山区。正在他继续赶路时,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雪,没办法,韩愈只能在附近找了家客栈先住下来。

韩愈刚坐进客房不久,忽然看到了一个年轻男子进了屋子,仔细一看,他竟是自己的侄孙韩湘子。

▲秦岭雪景

祖孙寒暄几句后,韩湘子问道:“叔祖还记得花上的诗句吗?这里就是蓝关啊,那两句诗指的就是今天的事。无奈这是天机,当时我不能点破,请叔祖原谅。”

韩愈恍然大悟,暗暗称奇,于是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画作“云横秦岭家何在”

翻译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

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

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

正好在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收殓我的尸骨。

韩愈写完诗后,韩湘子从怀里取出了一个小葫芦,对韩愈说:“叔祖,南方潮湿,人容易生病,这药您在需要的时候吃上一粒,病就会好了。请叔祖放心,以后你还会重回长安的。”说完,韩湘子就和韩愈告别了。

又过了几年,新皇帝即位,韩愈又被调回长安,才没有埋骨“瘴江边”。

2知识链接

秦岭山脉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绵延多公里,其主体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北部交界处。

▲南北分界线——秦岭山脉

东西绵亘,既挡住了东南边海洋带来的水汽北上,同时也阻挡了北方凛冽的寒风南下。

此外,它还与一月份0℃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和毫米等降水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重合,这些因素导致秦岭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在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等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所以,秦岭成为我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

▲中国年降水量图

1、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2、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3、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大致为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中国温度带示意图

4、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大致为秦岭一淮河一线(相当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分界线

大致为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一线(相当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中国干湿状况示意图

6、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示意图

7、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

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示意图

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9、耕地以水田为主和以旱地为主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

10、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

大致为长城一线;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

3试题链接

(初中地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北方地区:A____________平原,B____________高原,C____________平原;

南方地区:D____________盆地,E____________平原,F____________高原,G____________丘陵。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不同

B.气候不同

C.方言不同

D.植被类型不同

(4)图中D、E两地形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山脉,它同时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5)B高原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东北黄土华北四川长江中下游云贵江南

(2)秦岭淮河

(3)B

(4)巫山

(5)窑洞

(初高中均可)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6~18题。

16.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均为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17.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8.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比,占优势的资源有()

①煤②铁③水能④石油⑤有色金属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⑤

D.③⑤

参考答案:ABD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年、年和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1)20世纪70年代(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本小题共7分)(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与扩展。(本小题共9分)(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本小题共6分)

4故事原委

韩愈从长安到潮州,跨越秦岭,从北方到了南方。

长期以来,,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

▲中国山脉分布图

岭南属季风气候区南部,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

万山重叠,森林茂密,交通闭塞,环境恶劣,蚊蝇群舞,虫媒猖獗,瘴疠流行。历史上,朝廷视为“蛮荒”的“瘴疠之乡”。

▲南方山林多瘴气

“瘴疠:指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从前认为是瘴疠的病原。”

《隋志》中载:“岭南二十余郡,地势低湿,暑热,湿气交蒸,疫疠为害,向被称为瘴疠之区。”韩愈在被贬潮州途中预感会死在“瘴疠之乡”,作诗悲叹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当年他才52岁,诗文辞意哀切至极。这可见当时潮汕瘴疠疫疾流行之猖獗。难怪称为“瘴疠之地”。

▲疟疾世界分布图

岭南大地古时被称为“瘴疠之地”,其实就是恶性疟疾危害甚烈。在潮汕的疟疾高发区民间曾流传过:“十个九黄瘦,十个男人九个大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导致脾脏肿大而腹部突出膨大起来)和“九月稻尾黄,十户九家卧眠床”(称“秋瘴”,即疟疾病高发季节)的顺口溜,可见古代瘴疠危害甚烈。

▲患疟疾的儿童

时至今日,岭南地区的疟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大家都在







































北京一般好点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就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s/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