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康熙得病差点死了,靠吃树皮治好了,却
康熙得病差点死了,靠吃树皮治好了,却
康熙得病差点死了,靠吃“树皮”治好了,却与现代文明擦肩而过
康熙三十二年,皇上高烧不退,宫廷彻夜不眠。恰逢几个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溜达到了北京,听说了这个消息,在宫里一打听,嘿,这症状好像是疟疾啊,那给点儿奎宁不就能好了吗!
这些传教士笔记中的“奎宁”,可不是后来我们熟悉的西医常用的片剂。“奎宁”本身据说是秘鲁语“树皮”的意思。在大约康熙初年的时候,西方人从南美洲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的本事,随即便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垄断了南美洲金鸡纳树皮的生产。所以,当时治疗康熙的高烧,教士们是捧着树皮上皇宫的。
治疗康熙,当然不能草率。宫里先是找来另外三个发烧的病人,按传教士说的,把树皮研磨成粉,混着酒给他们服下。等三个人全都康复了,才决定给康熙用。但还没开始治疗,就被太子知道了,他先是把那些想着用西药的大臣骂了一通:认为他们是“冒失轻率”,担心要是有什么其他看不出来的害处怎么办?于是,朝廷高层为了政治责任又纠缠了起来。
最后,根据传教士的笔记,四大臣豁出去了,干脆以身试药向太子证明。由太子亲手调了药,大臣们喝下就睡觉去了。康熙皇帝只好在病痛折磨中又过了一天。凌晨三点,一夜没睡好的康熙打听了一下,那几个大臣还睡得好好的!于是他直接就把药吃了。天刚亮的时候,康熙的病竟然好了。当时的传教士们得意地记载道:“整个皇宫都陷入了巨大的喜悦之中”。从此,西洋医学也开始盛行于清朝宫廷,武英殿的露房还被辟出来,专门摆放“西洋药物”。
也正是在康熙年间,欧洲的化学家与生理学家开始将医学思想发展成为一种精确的科学。人们尝试用实验去证实结论,揭示真相。而做实验,似乎也是康熙皇帝的兴趣之一。不过,不管这些事物的影响力有多大,最终,它们也从不曾走出过宫廷。皇室成员享受过它带来的便利,却不曾意识到这些新知识里蕴藏的力量。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康熙王朝似乎是与现代文明的萌芽,擦肩而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