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喜讯屠呦呦获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来回顾

喜讯屠呦呦获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来回顾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此次包括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内,共有3人获奖,这是继年诺贝尔奖后,屠呦呦获得的又一项国际大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公告中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虫疾病方面的研究获奖。她发现的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在上世纪80年代治愈了无数中国病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疾治疗方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死亡率下降71%。

4年前,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此殊荣,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无不振奋。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尽管距屠哟哟获得诺奖已经过去了4年,她的名字也近乎家喻户晓,但她依然保持着低调,不慕浮华,一心专注于科研。回顾她的科研历程,十几年来始终执着于青蒿素,走在抗疟药研发的第一线。

年年初,38岁的屠呦呦开始参与全国性大协作项目——“”任务,她的科研人生就此迎来转折。科研之旅道阻且长,屠哟哟埋下头去,苦苦研读医书,终于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了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绞汁”启发,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来提取青蒿。实验过程繁复而冗长。年10月4日,在次失败后,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最后结果出炉——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其实,在漫长的抗疟阻击战中,全国多家科研机构一直并肩作战。年的扬州青蒿素鉴定会上,主要研究单位就有6家,主要协作单位多达39家,参加鉴定会的人员更是达到多人。这些单位用青蒿制剂和青蒿素制剂进行了余例临床验证。因此,毫无疑问,荣誉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今年8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兴举行了奠基仪式。建成后,这座现代化中医药科研平台将助力屠呦呦团队,为青蒿素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深化提供基础条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s/21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