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人工智能诊断疟原虫系统助力维和医疗分队快

人工智能诊断疟原虫系统助力维和医疗分队快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人工智能诊断疟原虫系统助力维和医疗分队快速诊断疟医院某研究所研发

近日,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利用我国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诊断疟原虫系统,为任务区21名联合国疑似疟疾患者实施了快速检测诊断,并及时提供有效治疗。目前,患者健康状况恢复良好。

今年11月底,一名巴基斯坦步兵营发医院就诊,我维和医疗分队及时对其进行问诊,开展外周血采集和核酸采样等相关检查。在常规显微镜肉眼观察下,很难准确捕捉到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无法判定患者是否感染疟疾。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诊断准确性,医疗分队采用我国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诊断疟原虫系统,在一分钟内检测到该患者血液中的疟原虫,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我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所在的任务区,是疟疾传播最为凶险的地区之一,一旦患者感染疟疾,病情发展迅速,且有发展为重症疟疾的可能,危及生命。疟疾的早期诊断对减少疟原虫的传播与降低死亡率都至关重要。

据了解,这套系统是医院某研究所研发,于今年7月交付给我维和医疗分队。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细胞检测模块、疟疾分类模块和疟疾诊断模块四部分,通过智能手机拍照就可实时进行血涂片的现场或远程检测,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准确率的特点。系统可以快速、便捷地识别出所采集的样本是否存在疟原虫,使疟疾患者得到及时准确诊断,助力维和卫勤保障工作,同时也为非洲乃至全球抗击疟疾工作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检验医师刘毓刚表示:“通过智能手机对血涂片的镜下影像进行拍摄,将获取的照片输入到人工智能检测系统,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出所采样本是否存在疟原虫感染,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非常好,这对维和卫勤保障工作来说是很大的帮助。面对当前任务区疫情和疟疾叠加的严峻态势,维和官兵将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勇于斗争、科学应战,积极推广‘中国技术’,打造‘中国标准’,传递‘中国名片’,展现‘中国形象’。”

医院:奋战在防疟一线的尖刀利刃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报,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消除的又一重大传染病。医院科研人员从应急仿制到独立创新,最终研制出复方蒿甲醚等疟疾防治药物,在全球遏制疟疾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疟疾是由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不断增殖引起的,主要通过被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上世纪40年代,我国每年疟疾病例数在万左右,死亡数约30万人。医院科研人员提出要把疟疾的防治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年,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牵头下,以医院为主要力量的一大批科研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抗疟疾药研究。上世纪70年代末,邓蓉仙、滕翕合、李福林、焦岫卿等科研人员研发出化学合成抗疟新药,解决了多年以来国外没有解决的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为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医院周义清研究员将蒿甲醚与化学药品本芴醇组方,研制出新药复方蒿甲醚,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首选抗疟药物,连续获得国际医药界颇具影响的“欧洲发明人奖”和“美国盖伦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被批准进入国际市场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在疟疾治疗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这个被誉为中国制造的东方神药,被提供给全球超过70个国家共10亿人份,为挽救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世卫组织官方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疟疾病例总数约为2.29亿,每年的死亡人数约40.9万人,其中,94%集中在非洲地区和国家。中国长期致力于非洲国家的抗疟工作,医院一代代专家不仅在后方持续进行抗疟防疟新药的研发,还形成了援非医疗队、医院、疟疾防治中心、医疗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立体式医疗援助体系,极大地降低了非洲地区疟疾发病率与死亡率。

来源:军事医学研究

主管

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主办

政治工作服务中心值班编辑:刘寒责任编辑:王晓玉来稿邮箱:jskxyb

.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s/21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