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疾控科普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
疾控科普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
今年4月26日是第14个“全国疟疾日”。我国在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县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1、疟疾是什么?
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10-20天后就会发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
2、疟疾的传染源?
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3、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入正常人的血时,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
疟疾的流行与当地的温度、雨量是否适合蚊虫和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关系密切。疟疾流行的季节往往气候温暧、雨量较多,蚊虫能大量繁殖。
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疾抵抗力弱,当进入流行区时易感染疟疾。流行区的患者或带虫者进入非流行区时易传播疟疾。所以,人口流动容易造成疟疾的传播。
另外还可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贻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也可经输血传播。
4、疟疾的高危人群?
从事野外工作人员;到河谷地带从事工作的人员;赴非洲和东南亚(疟疾高度流行区)的务工人员;无防蚊设施的人员。
5、如何预防疟疾?
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另外还可通过服预防药进行预防。
年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1、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和出汗。
2、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4、派驻疟疾流行区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指导团组做好疟疾防护,并及时诊治可能的疟疾患者。
5、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医务人员应注意输入性疟疾的鉴别诊断,对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
7、疟疾患者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服务百姓健康增强群众互动宣传卫生和计生专业知识解读卫生和计生惠民政策传递卫生和计生政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