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福建科普原创疟疾的防治知识

福建科普原创疟疾的防治知识



众所周知,疟疾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疟疾的致病原是疟原虫,大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或输入携带者的血液而交叉感染,可致贫血、肝脾肿大甚至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目前检验科基本都是通过血涂片显微镜检初筛疟原虫,一旦发现,必须以危急值处理,论传染病上报当地疾控中心(CDC),所以及时报告,确定诊断,早期干预,控制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疟原虫属(Plasmodium)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本属生物通称为疟原虫。本属生物中有四种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包括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ovale)。

这些疟原虫有蚊虫和人两个宿主,包括蚊体内的有性繁殖和人体内的无性增殖,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而传播,引起疟疾寒热往来发作,俗称"打摆子"。而其他种类的疟原虫会感染它种动物,包括其他灵长目动物、啮齿目动物、鸟类及爬虫类。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年8月29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校学者领衔的国际团队新研发出一种药物,在对抗疟疾方面展示出很好的效果,可有效杀灭疟原虫,未来有可能在防治疟疾方面发挥作用。

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新药物是他们经过严格筛选后发现的一种化合物,它在疟原虫生存的不同阶段都能将其杀灭,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理是阻止一种名为PfCLK3的蛋白质发挥作用,这种蛋白质控制其他与维持疟原虫存活相关的蛋白质的产生和活动。

团队表示,通过阻止PfCLK3发挥作用,这种新药物能够阻止疟原虫的传播,也为疟疾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

报告的通讯作者、格拉斯哥大学安德鲁·托宾教授说:“我们不但发现了治疗疟疾的一个可能方案,并且也找到一个方法来阻止这种疾病从人传播到蚊虫,然后再感染其他人。”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问题来了

疟原虫是怎么寄生到人的身体里呢?

(视频源于网络)

面对这么可怕的疟疾,我们应该怎么防治呢~

1.预防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和预防服药。蚊媒防制包括杀灭蚊和使用蚊帐及驱蚊剂。预防服药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预防性抗疟药有氯喹(chloroquine),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可用哌喹(piperaquine)或哌喹加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或乙胺嘧啶加伯氨喹啉(primaquine)。不论个体或群体进行预防服药,每种药物疗法不宜超过半年。

2.治疗:疟疾治疗应包括对现症病人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和疟疾发作休止期的治疗(杀灭红细胞外期休眠子)。休止期的治疗是指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1~2年内有疟疾史和带虫者的治疗,以控制间日疟的复发和减少传染源。

按抗疟药对疟原虫不同虫期的作用,可将其分为杀灭红细胞外期裂子体及休眠子的抗复发药,如伯氨喹啉;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的抗临床发作药,如氯喹、咯萘啶(pyronaridine)、青蒿素(artmisinin)类和杀灭子孢子抑制蚊体内孢子增殖的药,如乙胺嘧啶。

关于疟原虫的研究,

你都有哪些期待呢?

欢迎下方留言告诉小编哦~

参考资料:

1.新华网[引用日期.9.24]

2.腾讯科技[引用日期.9.24]

3.疟原虫治疗癌症原理曝光[引用日期.9.24]

本文来自福建科普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s/181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