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近期国外仪器分析相关研发成果小记

近期国外仪器分析相关研发成果小记



仪器信息网资讯频道收录了来自国外最新的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相关的研发成果。小编就近期发布的最新成果进行整理(按时间发布顺序排列),欢迎各位在文底留言补充。

德国研发出食品中组胺含量快速检测方法

德国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新近开发了一种可快速检测食物中组胺含量的方法。

(德国图宾根)

现行的组胺检测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而新研发的快检方法因简便、快速,可在食品销售现场使用。如消费者可现场获知鱼肉及其制品是否安全;还可用于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剔除组胺含量高的劣质酒。检测仪只有圆珠笔大小,借助其尖端的冲压装置只需取少量样品,经专用溶液将组胺从中提取后,将提取液加到制备好的试纸条上,5分钟内即可显示结果:不含、少量或很多。原理类似妊娠检测。

  需要指出的是,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不能用于饮食建议。因为对组胺的耐受程度因人而异,要基于个人经验来估测。

  该方法的研发由德国联邦教研部支持,历时7年,花费大约65万欧元。目前,研发人员正在筹建一家专门开发食品中组胺含量快检产品的生物科技公司,产品预计年投入市场。

MALDI-TOF用于帕金森突变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脂质分析

最新一期的细胞生理学杂志(JournalofCellularPhysiology)期刊登载“期刊亮点”文章,介绍了研究者结合薄层色谱和MALDITOF用于帕金森突变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脂质分析的成果。

研究者通过跳过脂质提取步骤对完整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了直接的MALDI-TOF/MS脂质分析。结果表明,帕金森突变体成纤维细胞脂质谱中一些磷脂和糖鞘脂的比例发生了改变。

检测到的较高水平的神经节苷脂,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丝氨酸可能与自噬和线粒体转换功能障碍有关;此外,溶血症的增加可能是神经炎症状态的标志,这是PD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组成部分。

群雄逐鹿:MALDI-TOFMS井喷式发布

AI显微镜面世,20分钟内自动检测出疟疾寄生虫

中国公司麦克奥迪宣布与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支持的GlobalGood基金合作推出一款用于疟疾检测的显微镜EasyScanGo,这并不是一款普通的显微镜,而是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显微镜。运用自定义图像识别软件,EasyScanGo能在20分钟内识别和计数血片中的疟疾寄生虫。

  “疟疾是在显微镜切片上最难识别的疾病之一”,戴维·比尔(DavidBell),GlobalGood全球健康技术总监表示:“通过让实验室技术员操作人工智能显微镜,我们可以克服两个主要障碍用于对抗变异寄生虫——改善了病例管理中的诊断及标准化了跨地域和时间的识别。

  这款合作开发的AI显微镜量产后将会大大降低疟疾检测的人工成本,欠发达地区运用人工智能显微镜可以自动化检测过程,有效缓解资源贫乏造成的专业人员短缺的现状。

韩国研发出禽流感病毒检测新技术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联合韩国建国大学等机构共同研发出准确检测禽流感病毒的新方法。研究小组利用光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开发出分子检测平台,此平台适用于检测各种非标记定量生物分子技术。

资料图

  目前的标记技术会改变病毒的性质,难以观察病毒状态。该技术利用光固有特性,具有不改变病毒性质、非接触和非破坏的特性。

研究组开发的太拉赫超材料,对微量的禽流感病毒亚型病毒进行定向分析。利用太拉赫超材料的分光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局限,提高灵敏度,并能准确快速检测病毒。

加拿大研发出手持检测仪有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人类健康受到的威胁在不断增加。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新近研发出一种手持检测仪器,可以让一线临床医生在几分钟内区分病人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而帮助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和抗生素过度使用。因为抗生素仅对细菌有效,如果病人是病毒性感染,就不需要抗生素处方。

  该仪器通过检测一个叫血清降钙素原的分子是否出现在病人的血液中来判断感染的类型。

  研究团队的目标是能够将抗体放在仪器的纳米结构表面,从而识别出血滴中的血清降钙素原分子。当血清降钙素原与抗体相结合,其表面的颜色就会改变。

  该研究团队已获得加拿大卫生研究院的资助,下一步将申请专利,生产仪器,做必要的测试来验证其有效性。同时,他们已建立衍生公司ORScience,将对该技术进行商业化。

纳米孔测序技术有望颠覆DNA测序市场

ScottTighe(左)等研究人员利用MinION设备在南极泰勒谷测序微生物DNA

ChristopherMason有一个喜欢在会议上展示的技巧。通过从志愿者手机上收集的化验样本获取DNA,他和同事能在一个小时内现场进行谱系分析,甚至详细描述出捐赠者一天的生活细节。“我们能从手机上的残留物预言谁刚吃了一个橘子或者谁吃了猪肉。”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计算生物学家Mason表示。

ChristopherMason通过名为MinION的手持测序设备实现了这种快速分析。MinION会让DNA长链穿过被称为纳米孔的小孔,并且探测由DNA的4个核苷酸组件引发的电流微小变化,从而阅读序列信息。

俄罗斯研究人员取得同位素原子核储放能现象研究的进展

稳定状态的同位素原子核在获得能量之后,或由于捕捉中子变重之后,其状态由稳定变成亚稳定。亚稳定同位素原子核需通过释放多余的能量还原至稳定状态。俄罗斯托木斯克工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对同位素原子核的这种储放能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关成果刊登在“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学报”上。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中子捕捉核反应中所形成的同位素原子核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核规模)内发挥着蓄能器的作用,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原子核对多余能量进行“清零”,而其状态则由亚稳定过渡到稳定状态。这个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同位素原子核亚稳定状态多余能量积累及释放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爱尔兰科学家在纳米材料结构分析领域取得突破

年7月底,《科学》杂志发表了爱尔兰圣三一大学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纳米铜膜表面不可能是平的。文章指出,构成铜表面的晶体颗粒不可能完美契合,相互之间有倾斜和角度变化,造成错位和表面粗糙。英国、美国科学家和英特尔公司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此项研究。

  材料的电子、温度和机械等特性一般是由组成材料的晶粒的构成方式决定的。过去普遍认为这些晶粒象积木块一样组合起来,相互之间会有些隙缝。爱尔兰的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集成电路中广泛使用的纳米级金属铜,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量其三维结构,包括相邻晶粒间的角度,发现晶粒间是有旋转角度的。因此,纳米膜的表面不可能是绝对平滑的。

  这项研究将对纳米级材料的设计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课题组找到了如何通过控制晶粒的旋转从而操控材料性能的方法。如,通过设计减少电阻,从而延长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电池寿命。除消费类电子产品外,该项研究对医学植入和诊断等也有应用价值。

美科学家发明一种能够在10秒钟内检测出癌细胞的仪器

德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推出了一种新的笔式工具,可以帮助在10秒钟内检测出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这种“笔”可以用于在手术期间快速区分肿瘤与健康组织,并尽可能准确地将其切除。

德克萨斯大学所研发的MasSpecPen

不同于手术期间检查组织的通常方法,MasSpecPen是检验分子,感染组织的分子排列在不同种类癌症情况下各不相同。同时,不用收集感染组织:仪器释出一滴水,被检器官分子移动到水滴中,然后借助质谱分析仪加以检验。

  据悉,使用MasSpecPen确定是否存在病变可以达到96%的准确率。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s/1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