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政策简报中国云南省边境地区的疟疾防控及挑
政策简报中国云南省边境地区的疟疾防控及挑
摘要:
云南省是中国疟疾流行重点区域,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防治,疟疾发病人数从年的41万例(同年人口数.27万)下降到年的例(同年人口数.90万),发病数下降了99.87%,例病例的68%集中分布在与越南、缅甸、老挝三国接壤的边境地区。自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后,该省有效落实境内防控,并通过联防联控机制与邻国合作,逐步形成边境疟疾防控“三道防线”策略,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背景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国土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辖区内有8个州(市)、25个县(市、区)与越南、缅甸、老挝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公里。国与国之间山水相连,田畴交错,农舍紧邻;拥有边境国家和省级口岸23个、通道条,95个边民互市通道,个边贸互市点,跨境人员流动频繁;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复杂的媒介,导致边境地区疟疾高度流行,尤以中缅边境的出入境者为疟疾感染和输入疟疾的主要风险人群。
为有效解决边境地区的疟疾防控难题,云南省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围绕建立“三道防线”理念,开展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年至年,全省疟疾报告病例数从例下降到例,病例数下降75.60%,其中25个边境县的报告病例数从例下降到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由年的39个县,减少至年的5个县(图1)。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赴云南边境地区考察后认为,该地区组织有限资源有效地实施边境地区“三道防线”策略,虽然要最终消除疟疾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所取得的经验已成为全球边境地区疟疾防控的典范。
“三道防线”策略与措施
“三道防线”策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国家多年来对边境各县疟疾防控的持续投入,早在年开始建立疟疾咨询服务站以及同年开始在中缅边境开展联防联控试点项目等因素的共同促进下逐步形成。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启动后,基于上述日趋成熟的条件,年,在由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和昆明医科大学合作的《云南省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策略与技术措施研究》项目中提出构想,通过多次省级和国家级的专家会议论证和提炼,最终在年初起草的《云南省边境地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正式提出,同年8月由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以文件的形式宣布实施。
1、第一道防线加强边境25个县及其重点乡镇疟疾监测和疫点处置能力。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在云南省卫计委的领导下,为全省特别是25个边境县及部分重点乡镇的疟疾防治工作制定策略、计划和技术指南,开展督导、评估和培训等。云南省认真执行国家疟疾疫情“1-3-7”策略,分级负责,及时响应,有效地完成病例诊治、上报、流调和疫点处置工作。
2、第二道防线建立68个疟疾咨询服务站,与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同开展疟疾病人监测、诊治和管理。
以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为契机,云南省在21个边境县建立了68个疟疾咨询服务站(图2),为当地居民或出境人员提供疟疾防治咨询、诊治和药具包,同时在主要的口岸和出境通道设立指示牌,引导出入境人员到服务站获得便捷的疟疾防治服务。并与早在年云南省卫计委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云南省边境地区及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方案(试行)》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卫生部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商务、公安边防等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开展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管理。
3、第三道防线开展边境联防联控,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境外控制疟疾能力,降低境外发病率。
在国家卫计委支持下实施“中老、中越、中缅部分边境地区疟疾和登革热联防联控试点合作项目”,截止年底已有19个边境县并对应境外三国的22县执行该项目。中方分别与三国定期召开双边卫生官员协调、技术研讨和信息交流会,达成了双边合作备忘录;在境外建立了6个省级联合工作站,2个省级联络办公室,22个监测哨点。监测发现并治疗了近例阳性病例。中方派出专家对监测哨点进行技术帮扶、培训和交流;对联合工作站和联络办公室开展技术指导、现场调查和疫情处置等活动;每年“4.25世界疟疾日”中方与各国在主要口岸联合开展宣传活动,让联防联控项目在这一地区深入人心。
面临的挑战
1.邻国政治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卫生体系建设和防控措施落实不同步。
老挝和缅甸2个国家均为不发达国家,尤其是与云南相邻的缅甸5个特区,卫生设施薄弱,基本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投入,使得一些疟疾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以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年调查数据为例,当地38.97%的病例为间日疟,但当地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率平均为14.87%,为避免患者出现溶血现象,间日疟病例基本不使用伯氨喹,这将导致间日疟病例累积,暴发风险增高。
2.国际外部援助项目结束导致境外防控能力减退和防控屏障弱化。
缅甸5个特区分别于年和年通过实施中国第6和10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开展跨境防治,经6年的努力,当地居民带虫率从年的13.63%下降到年的0.75%,疟疾流行得到初步遏制。年12月全球基金项目结束,对境外疟疾防治的经费支持也终止,已初步建立的防控屏障面临停滞甚至倒退,给云南省消除疟疾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3.境外政局动荡和难民的持续涌入,影响双边正常的防治措施落实,造成境外输入病例突增。
缅甸中央政府与克钦邦第二特区自年6月以来持续的武装冲突,大量难民涌入中缅边境难民安置点。年6-7月缅甸拉咱市的2个难民安置点出现间日疟暴发,两个月内发病例。克钦邦第二特区年1-5月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阳性率为19.5%(/)。年以来,云南省疟疾发病人数中输入病例所占比重均超过85%,且逐年增大,年疟疾发病人数的96.12%为输入病例,其中缅甸输入病例占88.91%。
4.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日趋频繁的社会经济往来,使得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管理依旧面临挑战。
云南省虽通过各口岸检验检疫等部门与疟疾咨询服务站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流动人口管理和疟疾防治服务,但因与邻国边境线长,大部分无天然屏障,流动人员非正规出入境频繁,相关部门无法完全掌握这部分人的信息并为其提供服务。这些人员中的大部分在境外感染疟疾后又到中国就医,加大了中国境内防治压力。
启示
在世界任何一个边境区域内控制和消除一种传染病都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事,需要相邻国家政府领导和卫生官员的沟通、协调与配合,甚至需要在一个较大区域内所有国家乃至全球卫生合作伙伴的共同参与。
云南省边境消除疟疾的“三道防线”策略,符合其边境特殊的疟疾流行和防控环境。特别是其中的边境联防联控项目,是利用中国国家资金在边境开展区域性的国际卫生合作项目,政治敏感性低,易于开展且成效明显。“三道防线”在中国境内一侧维持良好的疟疾防治资源和环境,对境外一侧开展帮扶提高疟防技术和管理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成功构建了边境防护屏障,有效减少输入病例及其带来的本地感染风险。世卫组织正在按照相似模式积极制定湄公河区域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三道防线”策略的成功经验不仅适用于疟疾的防控,也可以在其他传染病防控方面,为中国与东南亚邻国之间就如何协调资源和力量共同实施跨境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以创新精神开辟新思路,通过国际合作逐步达成全球卫生的共识,这对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携手应对跨境传染病疫情的困难和挑战时,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民结下了宝贵的友好情谊,为双方关系走深走实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政策建议
1.鉴于相邻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体系建设相对薄弱,在其他国际援助力有不逮时,中国作为“三道防线”建立的倡导者,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当考虑从国家层面有针对性地向这些国家提供其卫生发展所必须的经费和物资等援助,帮助其尽快完成疾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携手开展包括疟疾在内的各种传染病疫情跨境防控。
2.要稳固“三道防线”的成效,需争取国内外多方的长期支持。除经费和物资外,还需要技术支撑,针对消除疟疾的技术难题,加强人员培训和开展科研合作,强化“三道防线”策略的技术含量,提高边境疟疾防控成效的可持续性。
3.与专业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如无国界卫生组织(PHA)积极开展合作,发挥其独特的身份优势开展境外疟疾防控,降低境外人群特别是流动人群的发病率,从而帮助减轻本国境内压力,巩固防控成果,达到消除疟疾目标。
致谢
本简报由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主管医师赵晓涛撰写,并得到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支持。
作者及所在机构的联系方式:云南省普洱市西园路6号
邮编:
-
传真:-
电子邮箱:zxt_
.北京白癜风治疗去哪里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