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饮食 > 呦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被她夺得有位
呦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被她夺得有位
从瑞典刚刚传来的最新消息,85岁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该奖项中国第一人!
北京时间今天下午17:3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奖项被分为两部分:
一半授予WilliamC.Campbell和大村智为其在治疗蛔虫引起的感染方面作出的贡献;
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图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上世纪70年代在抗疟药物青蒿素的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年9月获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以及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美国拉斯克奖。
名字的由来相信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首先感兴趣的是这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屠呦呦。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恭喜你,答对了!
屠呦呦的名字正是源于《诗经》。而其中有一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据考证,诗句中的“蒿”即为青蒿。为她命名的父亲,未曾想到女儿会与那株小草结下不解之缘。
她的突出贡献就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的七项贡献1一、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2二、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3三、完成“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4四、机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5五、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6六、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多种剂型
7七、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
▲年9月,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
青蒿素究竟是什么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对啦!就是它,你或许在山间田边见过。↓↓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前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青蒿是一株救命草。找到它的人,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她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关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年开始颁发,第一位获奖者是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他的主要成就是对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在所有获奖者中,最年轻的32岁,最年长的87岁,平均58岁。其中还有11名女性获奖者。
中国曾有那些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一、杨振宁美籍华人
生于中国安徽合肥,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二、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Tsung-DaoLee(年11月25日—),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钱永健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
(RogerYonchienTsien,年2月1日-)汉族,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四、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
(YuanTsehLee),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
五、崔琦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六、朱棣文美籍华人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七、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奖
曾获得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八、高行健法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
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九、高锟英美双重国籍华裔物理学家
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十、赛珍珠中美双重国籍文学奖
年诺贝尔文学奖
十一、莫言中国大陆本土作家
原名管谟业,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来源:新闻晨报、人民日报、虎嗅网、蓝鲸
编辑:我是静静
恭喜这三位中奖粉丝!(由于依云在之前的活动中已中奖,故顺延至下一位)
没有排上前三位的粉丝们也别灰心哦,只要你的评论入选,即可获得价值45元的玻璃碗套装一份!
当然,至于今天的宝藏在哪里,等你来发掘!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