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霞客工作是为了什么
霞客工作是为了什么
霞客学社是以暨大MTA学生为主体组建的学习社群,基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览千年历史,阅百样人生,炼一双慧眼,成就你和我”的价值主张,共同学习切磋,以拓宽成员的视野,提升商业及文化洞察力。
本文作者暨大MTA级:欧小英
书名:《干法》作者:稻盛和夫市面上讲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操作指南、使用工具的书籍或者软文汗牛充栋,但工作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却无人探讨。一来可能会写成假大空,二来可能会过于接地气无高级感不好把握。工作是为了什么?在读到这本《干法》之前,我一直认为是为了谋生。读完后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作者稻盛和夫认为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甚至厌恶劳动的明显倾向在滋长。有的人将努力工作看得毫无意义,甚至嘲笑鄙视积极工作的人;有的人热衷股票买卖憧憬轻松发大财;有的人创办风险企业期望通过上市一攫千金提前退休享受生活,甚至有人不求职不工作选择啃老。通过这本书,作者寄望讲述其对工作的思考和体验,告诉我们劳动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收获。一、工作造就人格,磨炼心志作者分享了南太平洋不列颠岛上一个未开化部落的村民们相互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情况、作物长势,田地耕作精细的人会受到全村人的尊敬。在这里劳动是获取食粮的手段,同时也是磨练心智修炼人格的手段。但是在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劳动是苦役”的观点非常普及,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被驱逐出伊甸乐园,为了得到食物,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劳作。随着日本社会逐步西方化,这种劳动观影响了日本,很明显目前也在影响中国社会。在工作中,大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匹配,工作任务的分解,团队的分工与合作,资源的有效调配,小到个人的情绪管理,时间管理;顺境是骄傲自满,还是谦逊低调,逆境中是自暴自弃抑或迎难而上?工作提供了人格造就,磨练心志的具体情境。二、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努力人本来具备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作者创建的京瓷,最初只是一个位于京都市郊中京区西京原町配电盘厂的仓库,只有28名员工的小企业。一有机会,作者便向员工宣贯:我们要成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之后瞄准中京区第一;达成后要成为京都第一,达到后争取日本第一,再然后达到世界第一。这种在当时看起来自不量力的梦想,一旦牢牢订立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在同仁前展示这个目标,不知不觉间员工与老板一起有了一个看似荒谬的目标并每天付出无尽的努力。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每天努力的积累使原本看似荒谬的目标最终的得以实现。而高目标促使个人和组织进步的最大动力。三、抓紧今天这一天“所谓人生,归根结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的持续积累’......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如此而已”。作者认为那些令人惊奇的事业几乎都是普通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主导的“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超过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从杂交稻,到超级杂交稻,再到盐碱稻、海水稻,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来自于袁隆平团队一年又一年的专注探索,成就大国粮食安全的传奇。屠呦呦领导课题组年开始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经过多年攻坚,不断改进提取办法,发现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晚秋全球特别是发展共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种种案例不胜枚举,设立高于自身能力的目标,持续努力,将“今天”这一天当作“生活的单位”,竭尽全力过好每一天。每一瞬间都会过得非常充实,小小的成就绵延不断地积累持续,看似宏大遥不可及地目标就这么得以实现。书中的语句朴实,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其中聆听长者语重心长的教诲。暨大MTA长按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