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杜甫我太难了

杜甫我太难了



图片|《杜甫画像》作者:伍瘦梅

推荐阅读

连辑诗书新作览胜,及再忆谈商业的未来是跨界美学

马未都:赵忠祥的另一面

揭秘:政治漩涡中的林立果与毛远新

11分钟10次掌声,这个演讲看哭千百人

彭德怀自述抗美援朝经历

赖小民,民间帝王四十年

杜甫会在某个年龄段等着你,我们终将活成老杜诗歌里的人。最近,肺炎在全球肆虐。在人心惶惶之际,BBC给全球宅家人民请来了精神导师。他就是东方文化老炮——杜甫。老杜被BBC冠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第一次以中华诗歌纪录片的方式,轰动了西方世界。它就是英国人民的治愈片子——《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片一开头,BBC就甩出了强烈对比——“在东方,他是不朽之一;可在西方,几乎没人听说过他。”在一个多小时里,我们跟着历史学家伍德到访中国,重走老杜生前足迹,整整多年路程。从巩义、西安到成都、长沙,从出生到入仕,从开元盛世到战乱流离,回溯了老杜颠沛流离的一生。一夜之间,眼看着老杜在战争、自然灾害、腐败、疾病、丧子里,还能坚韧活着,还能悲悯众生,还能坦诚坦荡,全球人民认同了BBC给老杜的赞誉:“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他们将杜甫奉为中国莎士比亚、但丁,他们甚至承认,某种意义上,杜甫比他们的莎士比亚更伟大。我们也在好奇,为什么这个称誉跳过了能上天揽月的天才李白,去到了我们年轻时读不懂的老杜那里。BBC在片尾给出了答案:在东方,人们往往只把他看作一位诗人;但在西方,我们没有类似杜甫这样的人物,通过文字把整个文明的道德情操都表现出来了。杜甫之所以打动如此多西方人,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中国国宝级大师——而是他的追求,穿透地域、文化、民族,真正的爱天下人。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足以证明,这位多年前的大师,不问西东,无问古今,给予苦难者最善的慈悲。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天下一家,世界大同。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文化输出的又一次大捷。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杜甫是良知的守护者:在动荡现实里挖出潜藏良知,为疫情危机中的人们提供信念。可对普通人来说,他,只是千千万万个成年人的缩影。老杜亲自上场,贡献了“人生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起落落落落落”的范本。人生实苦,被现实一再碾压,他没有退路,只懂热爱世界。这份热爱,不是逃离,吃喝玩乐,而是直面痛苦,硬生生活成一个现实主义大师。他死磕了一辈子,客死异乡时,还无房遮瓦,无子送终,无人问津,以失败者自居: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对人间最后一眼,停留在: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半个世纪后,看完沧海、爬完巫山的爱情大师元稹,在写完小作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偶遇老杜家人迁墓,从异乡迁回老家河南。老杜一生穷困潦倒,没人给他写墓志铭,看着可怜,元稹揽下了这活。为了写好这文案,元稹打开了老杜积满尘埃的日记盒,琢磨老杜生前都干了什么。看完这多篇日记(诗歌),元稹惊了,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这哪是日记啊?分明是一部唐朝的现实纪录片,杜甫版的《史记》啊!这哪是穷困潦倒的小诗人啊?分明是唐朝最伟大的写手嘛!从此,元稹成了“杜吹”: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这颗遗珠被挖出后,人们才开始读老杜,火得连文坛大号韩愈都成了老杜代言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死去整整50年后,老杜总算实现了小号的逆袭。可50年前,谁又会知道,在群星璀璨的时期,他这颗星星,临终时,连光都发不出,还为“生而为人,碌碌无为”而感到抱歉?没人想知道。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而李白没有被称为“老李”?有句一阵见血的回答:李白从未老去,杜甫从未年轻。其实,老杜曾经也是少年,但极早遭社会毒打。老杜不是一生都穷困潦倒的,他含着官N代的金钥匙出生,可这恰好是他的悲剧。当三姑六姨为他的出生哭声大笑时,他家开始没落,唐朝也开始衰落。此时大他11岁的李白,早已赶上了最后一趟列车,享受完该享受的。没落的哨声静悄悄。被蒙在鼓里的老杜,仰仗着家族的余光,骄傲自信:写诗那是我家的事,你们都赢不过。图片|《李白与杜甫》作画者:李翔他年轻气盛,还晒出一份豪华简历: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七岁当神通,九岁写得一手好字,十四岁参加名流诗人酒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嫉恶如仇,在红尘里自在痛快。一句话,年轻的老杜就是翻版李白,轻狂洒脱!他梦想远大,准备以笔为剑,助皇帝一臂之力,给老百姓搭把手。年前的杜甫,应了年青年诗人甫子寸的一首诗:少年向来不知天高地厚,放眼处皆是自负才高八斗。虽是自命风流,倒也坦诚无忧。我爱这样的少年,谦和而狂妄,骄傲又坦然。可社会不爱这个少年,24岁的老杜高考落榜了,考了10年都没考上。幸亏杜少年什么都没有,还存有一点自信,别看我今天落榜了,以后我会是珠穆朗玛峰,你们只是小山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坚信自己的前途,一定是鲜衣怒马、花团锦簇。图片|明皇幸蜀图唐代李昭道在江南、华北漂了10年,35岁的老杜,依旧没有作为。他来到了京都——长安,做了长漂,一做又是10年。各种外国面孔、香料、时装、金银,令他大开眼界。可他更兴奋的,是加入了长安诗人五百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