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叶小文与梁衡读书一只彩蝶后附梁衡散
叶小文与梁衡读书一只彩蝶后附梁衡散
梁衡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大家,现在中小学课本里都将他的文章选为课文,足见其功夫了得。
我有幸和他住在一个大院,但各忙各的,很少相见。今年非同往年,大家好长一段时间都只能关在院里出不去。散步溜达时就会偶遇梁衡。
我向他请教读书,向他这位曾经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正在热火朝天的“书香政协”。
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刚去过你的老家——贵州,那里有个叫石门坎的地方,有个传教士的事迹很感人,我能为他写一篇散文吗?
我默然了。写传教士?我当过近十五年国家宗教局长,知道一部中国近代史,西方各国的传教士大多是跟着各大小帝国列强来搞文化侵略的。所以我们坚持中国的宗教“独立自主自办”,一贯强调中国的宗教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可是的确也有例外。我从小在贵州长大,当然也去过石门坎,实事求是说,我也曾被那个叫柏格里的传教士的事迹感动不已。
我在贵州工作时,经常听人说起过柏格里。于是认真查找有关资料,查到了,见于冷智的《坎上石门》一文(年11月7日新华网),和年8月19日《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这样写道:“年,刚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就和当地干部谈起一个外国人和石门坎的故事:‘公元年,一个名叫柏格理的英国人来到了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县的一个名叫石门坎的小村,那是一个非常贫穷、荒凉的地方。他带来投资,就在这块土地上盖起了学校,修起了足球场,还建起了男女分泳的游泳池。他用英文字母仿拼当地的老苗文,自编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样的教材,免费招收贫困的学生。后来,一场瘟疫,当地的百姓都逃走了,他却留下来呵护他可爱的中国学生。最后,瘟疫夺走了他的生命。柏格理去了,在中国一个荒凉的小村里,留下了他的一个坟墓,留下了他培育出来的一代中华精英……柏格理用实践告诉人们:进步的科学文化和艰苦创业,可以在贫困的落后地区,实现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打电话给即将离任的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要他‘一定要去石门看一看,给石门一些帮助’。钱运录来到石门之后,在高志华和柏格里墓地呆了0分钟;众人下山时,他又一人返回,在墓前双手合十行了一个礼,才缓缓离去。这位拜谒柏格里墓地的最高级别官员,给石门乡带来万拨款,用于改善道路、学校和政府办公条件,以及卫生院、贫困村和历史文物保护。”
可是,一个共产党的大作家,曾经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梁衡先生要专门写一篇传教士,一个长期当过国家宗教局长的专业宗教工作干部,能否明确表态支持?
我想了几天,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