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你是个大好人,但我不会和你约会
你是个大好人,但我不会和你约会
?BORGENMagazine
利维坦按:
当我们救助一个陌生人,比如一位乞丐或者失学儿童,这究竟是一种自我刻奇,还是某种纯然的利他行为?前者主要是满足自我感动的需求(处理自我“无处安放的同情心”),而后者如果存在(利他),其本质是否仍旧是一种利己主义?即,出于对他人的善行其最终还是为了自我的福祉。有朋友指出,有一种反驳心理利己主义的观点认为,有的人做出的牺牲远远超过了他们获得的回报(比如一个俘虏被折磨致死也不告密),所以无法完全用心理利己主义来解释。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回到本文。想必很多人都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会和一个大善人谈恋爱吗?或者说,你会和一个结果论者生活在一起吗?这个问题有无数的例子,比如,一个视动物福祉与人类同等重要的素食主义者,一个认为救助失学儿童与照顾你不分先后的人……在电视剧《善地》(TheGoodPlace)中,主角埃莉诺(Eleanor)起初对奇迪(Chidi)十分反感,因为他总是试图教她做一个好人。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讨厌好为人师的道德卫道士。?ColleenHayes/NBC/NBCUPhotoBankviaGettyImages想象一下:你辛苦工作了一整年。你精疲力尽了。你大脑和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迫切地需要一场放松的假期。幸运的是,你和你的伴侣已经设法存了美元。你提议去夏威夷旅行——碧蓝的波涛正在呼唤你呢!
只有一个问题:你的伴侣拒绝了,认为你们应该把钱捐给慈善机构。想想看,美元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买多少预防疟疾的蚊帐啊!
你可能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伴侣似乎更关心地球另一端的陌生人而不是我?
哲学家会告诉你,你的伴侣可能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或者结果论者,这类人认为,一个行为如果产生了好的结果就是道德的,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从这一结果中获益,而不仅仅是那些与我们最亲近的人。
与之相对地,你的反应表明你是一个义务论者(deontologist),你认为,假如一个行为是在履行一项责任,那么它便是道德的,而我们对于特定的人——比如我们的伴侣——有特定的责任,所以我们应该将伴侣的需求置于陌生人的需求之上。
根据耶鲁大学克罗克特实验室(CrockettLab)的研究,如果你对结果论者反对夏威夷假期的反应感到恼火,那你不是唯一一个这样觉得的。神经学家莫莉·克罗克特(MollyCrockett)进行了几项研究,以确定我们如何感知不同类型的道德主体。她发现,当我们寻觅配偶或友人时,我们强烈倾向于选择义务论者,认为他们比结果论者更有道德,更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