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世界疟疾日揭秘我们为啥叫打摆子

世界疟疾日揭秘我们为啥叫打摆子



据国外媒休报道,年度

安哥拉.6万人感染疟疾

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感染

致死人数高达1.5万

同比增加%

......

疟疾和我们有什么相关吗

我们国家为啥叫打摆子呢

......

疟疾是一种经按蚊叮咬、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通常分为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4种。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俗称打摆子,因为临床特点为反复间歇性、定时性、发作性的寒战,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通常于夏秋季节发病较多,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造成流行。

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

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多次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再发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表明感染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据WHO报告,全球有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疟疾,约32亿人口受到威胁。流行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其次为巴布新几内亚和南太平洋群岛国家,且主要流行恶性疟。而美洲、中东、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流行间日疟。

看蚊子的口器,看着一根针,其实有6条哦~

(原视频来源:DeepLook)

找起血管来,驾轻就熟

(来源:ValerieChoumetetal.)

一般间日疟、卵形疟为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用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疟疾经由按蚊叮咬传播

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依次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其后体温恢复正常,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疟疾从感染到临床发作一般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和发作期三个阶段。

口岸疟疾筛查

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有显微镜检查血涂片、疟原虫抗原检测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目前没有合适的疫苗预防疟疾,所以预防疟疾的关键在于防止被蚊虫叮咬。

预防蚊虫叮咬的最佳方法:为房间安装纱门和纱窗;使用空调;悬挂蚊帐,如果把蚊帐等织物在使用前先浸入含氟氯氰菊酯的溶剂处理,则驱蚊效果更强;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最重要的是清除垃圾、杂草、消除积水、根除蚊虫孳生场所。

在赴疟疾流行区工作、生活、学习的人员出境前,可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疟疾疫情、预防及其用药知识;归来入境时如有发热不适症状,应向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入境一个月内因发热就医时,要主动告诉医生旅行史,并通过验血进一步确诊。

如您想获得免费检查、有疑问或其他任何相关问题,请及时在口岸现场咨询检疫医师,或致电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Q:疟疾主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行?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其余5%的病例分布在全球其它地区。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贵州等南部地区和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中部地区。

全球疟疾流行形势图

Q:赴疟疾流行区需注意什么?

A:赴疟疾高度流行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公民和旅客,出国前应向当地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了解境外疟疾流行状况及防治知识,请随身携带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和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出行期间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医院诊治;回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旅行史,便于排查疟疾。

Q:如何有效预防疟疾?

A: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使用中国蚊帐的非洲儿童

防蚊喷雾

(供稿: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主编:曲实强副主编:曾星

本期小编:孔成子周玲

投稿邮箱:gmsbweixi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