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代坤他被村医同行们称为ldquo
代坤他被村医同行们称为ldquo
四〇四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ON「代坤
他被村医同行们称为“老大”
」人物介绍
代坤,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杨庙乡安圩村卫生室村医。
在安徽省固镇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乡村医生,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就会有人竖起大拇指,这个忠厚老实的北方硬汉,把他半辈子的热血,都抛洒给了这片乡村热土——他叫代坤。
年7月,18岁的代坤卫校毕业,就当上了乡村医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和志愿。毕业的第二年,他就拿到了安徽省卫生厅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年,他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成为了乡里唯一一名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年,他被评为《年全省优秀乡村医生》。
20年来,代坤在农村医疗、公卫预防等工作中兢兢业业,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他设立了问诊热线,不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时有求必应——对村民的咨询耐心细致地解答;对危急重症患者,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与转诊,医院,尽可能为每个病人获得最佳救治机会。二十年以来,多少个寒冷的深夜,乡亲们都历历在心,代坤却从未放在心上。他说:“能治好乡亲们的病,就是我最高兴的事。”
听村民说起代坤,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年6月的一个早晨,庙前组的56岁的女病人任翠花在家突发脑出血,被村民紧急抬到了卫生室,代坤紧急处理后,护送医院治疗,经CT显示,病人脑出血量非常大,临床医生当即下了病危通知书,并须紧急施行开颅手术。患者家属没有准备足够的医疗费用,万分焦急。见此情景,代坤拿出了身上仅有的元钱,又打电话从朋友处借了元,才交上了紧急手术的费用,使病人手术得以及时进行。患者一家含着泪连声道谢。代坤回答说:“人命关天,救人要紧。”
手术后,病人生命体征一直不平稳,医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术后二十多天,因病人病情还无明显好转,加之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继续住院治疗,在气管切开,插着鼻饲管、导尿管、氧气管的情况下,出院回到家中。代坤见状,马上联系氧气、吸痰器,解决了救护难题。病人住在家里,无法到卫生室治疗护理,他坚持每天上门,输液、检查氧气情况、吸痰、更换导尿管。一个多月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在代坤的全力治疗和精心护理下,病人奇迹般渐渐好转,身上的氧气管、导尿管、鼻饲管一个个慢慢卸掉了,气管插管部位也很快愈合。现在这位从死亡线上生存下来的病人,除了思维稍有障碍,其他日常生活都能够自理。对此,全家人对代坤感激不尽,说这份恩情三辈子都还不清。
代坤有句话:一个生命得到了重生,比什么都更有意义。也就是坚守着这一句话,他多年的辛勤工作与倾情奉献,让他的卫生室成为省级试点的标准化卫生室,作为三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基层网点,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预防接种点,承担着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工作,协助上级部门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想而之,工作是重之又重,可代坤却从未有半句怨言。
要做好这些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计划免疫,要对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做好详实的摸底、存档、上报工作,有些村民认识不足,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儿童不能及时接种或漏种,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要经常发放预约通知单、电话预约或上门宣传,有时需要多次上门劝导,还需定期通过影像资料、板报、宣传栏的方式进行宣传。代坤耐心细致地做着每一样工作,他所负责的村子预防接种率年年达标。现在,这项工作已经走上正轨,群众防病意识提高,自觉踊跃地前来接种。另外,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也做到定期上门服务,做好宣传与登记工作,防止因缺乏保健知识而造成的孕产期的意外和新生儿死亡。
此外,在传染病控制方面的工作,代坤都是身在一线,做了大量的宣传、走访、摸排、信息汇总上报和许多具体工作。在非典期间,他积极参与到抗非典志愿者群体中,坚持每天两次对从外回来的务工人员上门测量体温,及时汇总上报。并在饮食起居和心理上做好指导,消除思想顾虑和恐慌情绪。其表现之出色,又一次带给乡亲们深深的感动。
年-年安徽省疟疾防控工作中的那段日子,人们至今记忆忧新。那时候的任务是对现症病人治疗、休根服药、清除传染源。为保证每一位村民及时安全服药,代坤从早忙到晚,有时候午饭都来不及吃,为的是“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村民农忙时他还亲自带着水壶,把药送到田头地边,等乡亲们服完再走。再苦再累,哪怕忙到半夜也要把当天的药发完,做到无一漏服、无一拒服,没有发生一例服药不良反应。经过3个月努力,村里的疟疾病例明显下降。代坤也因此被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此外,年和年的水灾,以及年突发的手足口病等,每一次天灾人祸,都有代坤的身影。冒着烈日,踩着泥泞,走村入户,即使满身疲惫,也是坚持不懈。
年10月,县里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缔了原有的个人诊所。当时有少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此项政策。代坤作为村卫生室的负责人,领导同仁们一起努力,细致、耐心地宣传后,群众积极参合,村民得到了实惠,今年参合率已达98%。在日常工作中,代坤处处为病人着想,在确保群众、医疗、用药安全的同时,力倡节约、不开大处方,尽量减少群众负担。他领导的村卫生室是第一批验收合格的药房,被药监局授予“放心药房”的称号。多年以来的医疗服务中,代坤所负责的卫生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医疗事故。卫生室前后被评为固镇首批的“预防接种点”、“合格药房”,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县市“一体化卫生室”,他所领导的村卫生室制度完善,资料齐全,管理规范,在本地区多次接受同级村室的参观学习。
为了更好地服务父老乡亲,代坤还刻苦钻研业务,博览医学书籍,求教名医高师,积极参加医疗卫生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在业务评比考核中多次名列前茅,业务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几年前,他加入北京善医行村医帮扶中心,从学员到成为志愿者,逐步利用所学建立了中医理疗室,利用中医适宜技术,让村民获得绿色健康的诊疗服务。默默无语,勇于承担,这是代坤的性格,他被村医同行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大”。
代坤相信,用温暖去传递爱心,小村医,一样可以有作为。
口述实录
唐晔您现在的平均收入每个月是多少?一个月家庭支出是多少?有没有结余。代坤月平均收入左右,支出也差不多这些,没有结余。唐晔您现在的卫生室一共几个医护人员,面积大小,覆盖多少数量的人群。代坤卫生室目前4人,为一体化卫生室,面积平方米,本村加外村覆盖人。唐晔现在主要用哪些方法给群众治病,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病人被你用适宜技术治愈的,请举两个例子。代坤现在主要用中医适宜技术,针刺、艾灸,推拿等,原来输液量大,现在少了很多,下一步基本取消了。收费虽然低了,但患者量增加了,总收入没有减少,风险反而小了;再者,通过多年的充电学习,诊断思路提高不少,从原先的西医诊断思维模式跳出来,以整体观看问题,收获颇多,利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患者很多,效果都非常不错,比较特别的也有不少,列举一二:李某,男,45,司机,四年前来诊时心前区疼痛,心率48次,头晕头痛。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后无联系,今年三月再见他,医院,检查住院治疗,花费数万元,心脏彩超、心脏造影都检查了,定义为冠心病,今年来诊,建议检查颈椎,颈椎病,给予针刺、艾灸等治疗,现在心率70次/分,无其他不适症状。还有一例腰椎间盘突出的老年女性患者,卧床,当时是家人拉板车来诊,经过一个月的针灸治疗,现在患者生活能全部自理,这也是我拿起针的第一个腰椎病病例,现在她的家里都是我的粉丝。唐晔作为村医,扎根农村,有没有过自我怀疑?代坤没有怀疑过,虽然累一点,但是很充实。唐晔做一个村医,有没有什么误解让您无法释怀?代坤误解肯定有过,最大的莫过于你尽全力的真心付出,得不到患者的肯定与认同,遇到这些,只有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用事实证明,你是对的。唐晔您每天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代坤除去外出学习,参与公益,每天的是三点一线,上班、回家、看看父母,一般是6点多起床,晚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