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没错其实屠呦呦一直孜孜不倦地在证明中
没错其实屠呦呦一直孜孜不倦地在证明中
一看到屠呦呦因近40年前发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第一反应就是,擦,又一场愚昧和科学之间的斗争山雨欲来。关于青蒿素的话题在很久前就讨论过,但作为中医一生黑,假期末了又忍不住出来蹦跶了。
本土科研人员获得诺贝尔奖本是可喜的,但从屠对中医的暧昧态度上可以看出,其自身的学术素养有问题,因为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式有诸多相违背之处。如其只是因一项发现获得奖项而非自身过硬的学术水准和追求,那这个奖也无太多意义。(但或许也因她如不主动把科研成果往中医上靠,政治上难以过关。)
首先,话再说一遍,青蒿素和中医中医没有关系,唯一一点牵强附会的联系是,屠呦呦称,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到启发。
▼
然而
①青蒿素更恰当的命名应为黄花蒿素。中医所用的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青蒿素”是从另外一种名为黄花蒿(又名臭蒿)的植物中提取的,而中医典籍并未记载用它来治疟疾。这是偷梁换柱。
②中药的制药方式为熬煮汤药,加热的高温会破坏青蒿素结构,使其失去活性。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用乙醚(老中医给的灵感不是水么)提取青蒿素,因为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即使不熬煮,而且是用黄花蒿,“以水二升”也几乎得不出所需浓度的青蒿素。说明此药方几乎达不到治疗疟疾的作用。
③青蒿未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此方几乎被遗忘。事实是疟疾依然肆虐夺走无数生命,即使康熙得了疟疾太医和土郎中也束手无策,只得求助于外国传教士的金鸡纳(含奎宁)。说明历史上青蒿的疗效并没有被认可,古人对青蒿的疗效根本没有清晰的认识。
即使如此,屠的获奖还是让中医粉更坚定了中药的疗效,鼓吹与西医(应该说是现代医学)的差别无非就是天然动植物中获取与人工提取物直接获取的差别。但事实上,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老中医们记载的能够治疗疟疾的个中药,同时云南小组验方余个,无一能够有效治疗疟疾,没错!那些中医号称的几千年来印证过的疗效不过都是扯淡。然而他们都被流传下来号称能够治病!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
巫医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
不妨看看他的著作中其他治疗疟疾的药方。
▼
还没完!
青蒿一握的前后文是这样的!
不知道这个方子有效不呢
▼
无数的科研人员至今无法找到第二种与中药有关的能被国际公认的药物。验药是可以,有不排除某种中药有治疗某种疾病的可能。但现代医学已可研究疾病的机理,有目的性地理性设计药物。一一检验这些不计其数的古代人的臆想,无疑是从一片沙漠中寻找一粒米,除了保卫一点可怜的民族自信心,实在不知意义何在。
▼
再来,还有中医粉认为,中医不是否认几个药方就能推翻的,屠的获奖说明中医中药的思维已经得到认可。然而屠的整个研究过程没有用到任何中医理论,反而是对一些中医思维和手段的否定。
①青蒿素的疗效并不是老中医那样从亲戚朋友的口中说出来的。而是观察到了“青蒿提取物样品对疟原虫的抑制”,并且做了动物和临床试验。更本不是老中医以个体疗效为依据那一套,科学界根本不认可把个体疗效作为依据。
②乙醚提取青蒿素是提纯的过程,使其可准确到达抑制疟原虫的剂量,而不同时间和产地(即使是)的青蒿有效成分含量都不同,中药以植物本身计重作药方,更本不可靠。中草药原料制成药物的方式是炮制,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药。但其实这些流程都会使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极大的流失。
那中医还剩下些什么呢?气理?阴阳辩证?简直哪壶不开提哪壶!40年举国倾力的千万次实验找不到一个有效的药方,完全摒弃中医手段采用现代医学方法,不得不说,不仅青蒿素和中医没关系,回看青蒿素整个研发过程,简直就是在证明中医中药的不靠谱。
▼
嗯,每次总是想这句话来结尾!
正如罗素所说,科学的证明说得如此明白,会使读者感到,假如我不信他所说的就未免太笨。
晚安!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