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是她
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是她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编辑:有研小站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分享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出生于年,药学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年,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临床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那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另两位获奖者威廉·C·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一种名为阿维菌素的新药,其衍生物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象皮病的发病率。在中非和西非,由蚊蝇传播的寄生虫病呈现地区性流行,其中河盲症,会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永久失明;而象皮病,会造成患者四肢肥大等问题。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拉开了今年“诺贝尔周”的序幕。接下来的数天内,物理学奖、化学奖等奖项将陆续揭晓。
上图为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诞生,使人类利用青蒿素抗疟达到新高度,同时也放大了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科学价值。
“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的获奖,为科技界带来很多思考。
曾在年至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的姜廷良,最感佩的是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的执着、奉献精神。他说,他们的研究过程非常曲折,在选材、提取、临床试验等环节都困难重重。如果没有执着的精神,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研究都可能中止。
姜廷良清楚地记得,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不顾个人健康,决定亲自试服。亲身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她团队中的钟裕容,肺部发现肿块,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另一位研究人员崔淑莲,很早就过世了。
曾有人说,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和自己研究团队在青蒿素研究中的作用。对此,屠呦呦不予回应。在大会现场,面对一片赞誉,屠呦呦表现平静,一脸淡定。
鍖椾含涓撴不鐧界櫆椋庡尰闄?鐧界櫆椋庝粈涔堝師鍥犲紩璧风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