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呦呦鹿鸣中国人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呦呦鹿鸣中国人屠呦呦获诺贝尔医学奖,
最新消息,当地时间10月5日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科学家WilliamC.Campbell,Satoshiōmura和屠呦呦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来自中国中医学院的屠呦呦与来自美日的学者三人共同获得了本届医学奖。
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嵩素。
屠呦呦其人屠呦呦今年85岁,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另外,她本次获得诺贝尔奖或早有前兆,年,屠呦呦曾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于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而她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青蒿素究竟是什么,以及它的由来根据科学时报的一篇采访报道,对青蒿素的由来有比较全面的介绍,故摘录如下:“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所指之物即为青蒿。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前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青蒿是一株救命草。找到它的人,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年5月,美国派遣军队进驻越南,越南战争爆发。交战中的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减员严重,是否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越南则求助于中国。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动了。因为启动日期是5月23日,项目的代号被定为“五二三项目”,这是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60多个单位的名科研人员参与,屠呦呦是其中一位。年1月,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参加了“五二三项目”。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决定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开始,也四处走访老中医,她整理了一个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但在最初的实验中,青蒿的效果都不是最好的。她再次翻阅古代文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原来青蒿里有青蒿汁,它的使用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摄氏60度的温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年10月4日,她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五二三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年,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五二三项目”办公室于是决定: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今天,疟疾仍然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罹患此病,多万人因此死亡。“青蒿是一种作为青蒿素来源的中药植物,用于生产最有效的抗疟药物。”年3月12日,世卫组织在发表专著《青蒿种植与采集指南》的新闻稿中如是说。鐧界櫆椋庢湁濡欐柟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瘮杈冨ソ涓撶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