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与葛洪的青蒿素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与葛洪的青蒿素



二〇一五年十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虽没有与邳州直接关系,但屠呦呦所发明的“青蒿素”来源于葛洪《肘后救卒方》所介绍的“青蒿汁”,《肘后救卒方》中介绍治疗疟疾秘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但葛洪与下邳可不是一般关系。葛洪(公元~年)为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著名炼丹术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葛大仙”。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等都认真学习研究。葛洪生卒年代正逢国家动荡、家庭丧乱,他十三岁丧父,家道中落,从郑隐受炼丹术及道法。西晋惠帝时,因功封为伏波将军。东晋初,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后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然固辞不就。晚年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修道炼丹,直至去世。

葛洪的一生人们只注意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葛大仙”一面。而忽略了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的科学家,在医学特别是免疫学和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的另一面。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金匮药方》和《西京杂记》等。

葛洪与下邳是什么关系呢?据《姓氏考略》所载:汉时洪蒲庐,一作洪葛庐,乃洪曩祖之子,起兵佐汉光武刘秀打天下有大功,封下邳僮县侯,洪葛庐让封于弟洪文,向南渡江,家于句容,为吴中葛姓之祖。原来葛洪远祖是下邳洪氏。

根据一些资料,似乎葛洪在咸和二年()后,隐居罗浮山完成了《抱朴子》、《肘后救卒方》、《金匮药方》等珍贵的资料。其实并非如此,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年),享年81岁。这时,葛洪并未定居罗浮山,还到处采药看病。晚年才在罗浮山定居炼丹。他一生在中国东部多地采药炼丹、看病游学。根据资料分析,在下邳葛峄山居住相当长一段时间。

《邳州志》及睢宁县《古邳志》记载:晋咸康四年(公元),55岁的葛洪来下邳祖籍老家峄阳山采药炼丹,他在下邳鉴定了当地生产的半夏属性是旱性,命名为“邳半夏”。为“邳半夏”的生产和医药利用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峄阳山又名葛峄山,就是现在的巨山。顶上至今仍有葛仙井、葛仙洞等葛洪留下的遗迹,证明葛洪在巨山上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据传,葛仙洞为葛洪居住处,葛仙井为葛洪取水炼丹所用。在古代中国以制作琴原材料“峄阳孤桐”为特产的这座名山,经过“葛大仙”的惠顾,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大仙的到来,无疑为邳州巨山增加了不可多得神韵。

下邳巨山一带山区多养狗,狂犬病流行。此病至今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黄帝内经》里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狂犬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免除了死亡的厄运。葛洪对狂犬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在近代科学的支持下,巴斯德的免疫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多年。葛洪称得起免疫学的启蒙和先驱。

下邳州巨山也和世界各地一样,威胁人们生命的天花时有发生。葛洪在《肘后救卒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还要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小瘢初起发黑,一年以后才变得和皮肤一样颜色。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雷撒斯要早多年。葛洪应该是第一个记录天花的医学家。

葛洪在《肘后救卒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并提出了结核病“死后复传及旁人”的特性。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比德国著名医学家、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早年发现。

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在已经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南方,据调查,我国只有广东、福建一带有恙虫病流行,其它地方极为罕见。葛洪是通过艰苦的实践,才得到关于这种病的知识的。原来他酷爱炼丹,在广东的罗浮山里住了很久。这一带的深山草地里就有沙虱。沙虱比小米粒还小,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葛洪不但发现了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恙虫病的媒介。他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在年的记载,要早1多年。而帕姆仅仅只是记载,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才逐渐发现了恙虫病的病原是一种比细菌小得多的“立克次氏体”,并弄清了携带病原的小红蜘蛛的生活史。而葛洪早在此一千六百年以前,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就把它的病原、病状、发病的地点、感染的途径、治后和预防,弄得较为清楚,还指出此病见于岭南,与今天临床所见竟无二致,这不能不说是件了不起的事。

葛洪虽然痴迷炼丹修仙,但他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物质变化的规律,这就成了现代化学的先声。在《抱朴子.内篇》里,我们可以发现,葛洪曾做过汞与丹砂还原变化的实验。他在书中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又叫朱砂,就是红色的硫化汞,将它加热后,分解出汞(水银);汞再与硫化合,又生成红色硫化汞。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是炼丹术在化学上的一大成就。葛洪还在实验中发现了多种有医疗价值的化合物或矿物药。至今,中医外科普遍使用的“升丹”、“降丹”,正是葛洪在化学实验中得来的药物。葛洪的炼丹术,后来传到了西欧,成了现代制药化学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学的基石。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还是葛洪发现的青蒿素。年,毛泽东主席会见越南党政负责人时,越方提出希望中方帮助解决疟疾防治问题。当时毛泽东说:“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开会,制定援外备战紧急军事计划,定名“5-23项目”,定性为绝密工作。屠呦呦年2月接受中草药抗疟研究任务,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肘后救卒方》中所著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帮助屠呦呦成功发现了治虐效果为%的青蒿提取物。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由此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医学奖。所以,十一月五日习近平主席在河内告诉越南朋友:“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

《本草纲目》载:“黄花蒿,释名臭蒿。”黄花蒿又名臭蒿,邳州农村俗称黄蒿。富含青蒿素。气味甚至令人受不了,人畜均不食,只能农家沤粪、作柴草、烧烟驱蚊。是黄花蒿素定名青蒿素。一般人认为《肘后救卒方》是葛洪晚年在罗浮山写成,其实并非如此。根据资料考证分析,葛洪晚年痴迷长生不老,隐居罗浮山修道,除了炼丹之外,几乎没有做别的事。广东惠州在罗浮山景区内纪念葛洪的青蒿园,并立有“青蒿治虐之源”碑。但园中的“青蒿”不是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臭蒿,而是另一种称作香蒿的草蒿,但它不能治疗疟疾。倒是下邳“除去庄稼遍地蒿”,被称作黄蒿的野草才能提取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邳州、睢宁交界的巨山,古称峄阳山、又叫葛峄山,也有人称葛峄山是纪念葛洪炼丹而取的名。其实不是,早在东汉早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在他负责编篡《汉书》中就记载:“下邳,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至少在葛洪还没有出世之前三百年就有葛峄山之名了。倒是葛洪之名可以认为他没有忘记是来源于下邳洪氏。也可能是下邳洪氏之裔,对葛峄山情有所钟。造成了一种历史的巧合。同样早在两三千年前的《诗经.小雅.鹿鸣》中,就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之句。苹,藾蒿也,两种都是蒿。是不是在告诉人们:屠呦呦吃准了“蒿”,逐鹿科学的顶峰,摘取了诺贝尔桂冠,一鸣惊人!历史的巧合,突显得我中华文化的博大渊深。

下邳这块沃土为葛洪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医药基本素材和科学资料。造就了“葛大仙”。葛洪辑录的中华前人的经验,经过各代人不懈的努力,摘取了诺贝尔的桂冠。中华文化名列世界文化前茅,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