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疟疾与疟原虫形态检查鉴别

疟疾与疟原虫形态检查鉴别



鉴别血片疟原虫要点

  1).红细胞内寄生

  2).红色的核;蓝色的浆;

  3).棕色的疟色素(棕色);

  4).红细胞胀大(间日);缩小(三日);多边形(卵原)

  5).形态特征鉴别: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6).红细胞反应——薛氏点;茂氏点;西门氏点

  7).结合临床发病时间,考虑标本采取的可靠性

1.间日疟原虫

1)间日疟原虫——环状体

  环大,等于红细胞直径1/3;1个核,偶有2个胞质淡染;红细胞尚没有胀大;没有疟原虫的疟色素;可以看到细胞浆有颗粒薛氏点(Schuffner’s)。

2)间日疟原虫——滋养体

  虫体渐大,伪足伸出;空泡明显;虫体不规则;疟色素出现;棕黄色;薛氏点(Schuffner’s)

3)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裂殖子12~24个,一般16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集中成堆;虫体充满肿大的红细胞

4)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雌)

  圆形,充满胀大的红细胞;胞质呈蓝色;核固缩(结实),较小;呈红色;常常偏于一侧;疟色素分散;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雌)薛氏点(Schuffner’s)

  5)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雄)

  圆形,略大于正常红细胞;胞质色蓝,略带红色;核疏散,常常位于中央;疟色素分散

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6)间日疟原虫—滋养体(厚血片)

  红细胞溶解;疟原虫的基本形态

7)间日疟原虫——裂殖体(荧光)

8)间日疟原虫——厚血片

2.恶性疟原虫

  1)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红细胞不胀大;环纤细,约等于红细胞直径的1/5;核一个,两个常见;红细胞含2个以上原虫常见;虫体常常位于红细胞的边缘。

2)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红细胞不胀大;多重感染——3个4个;环纤细;发育不一;寄生红细胞边缘。

3)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寄生在红细胞边缘特征;核向细胞外。

4)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纤细的环状体有两个核;细胞不胀大;红细胞内寄生;红细胞淡染;贫血的红细胞形态。

5)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6)恶性疟原虫——滋养体

  红色核;蓝色浆;体积小,浓集、结实;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虫体集中在内脏毛细管中;血片中不易看到;红细胞缩小,皱缩。

7)恶性疟原虫——滋养体

  未成熟的裂殖体;核分裂;可称大滋养体;在毛细管内;红细胞变形。

8)恶性疟原虫——配子体(雌)

  新月形,腊肠形,两端比较尖;胞质蓝色,核结实,较小浓染,深红色;核位于中央;疟色素深褐色;在核周围比较多;茂氏点(Maurer’s)

9)恶性疟原虫——配子体(雄)

  腊肠形,两端钝圆;胞质色蓝而略带红色;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黄棕色,小杆状,在核周围比较多;茂氏点(Maurer’s)

丫叮橙

  10)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荧光)

11)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荧光)

  12)恶性疟原虫——各期

3.三日疟原虫

1)三日疟原虫——环状体

  环粗壮,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核一个;胞质深蓝色;红细胞内很少有2个原虫;红细胞大小正常;有缩小。

2)三日疟滋养体(带状体)

  体小圆形,常常呈带状;可有空泡;有时成环状;疟色素棕黑色;颗粒状;常常分布在虫体的边缘;红细胞大小正常;有缩小。

3)三日疟原虫——裂殖体

  裂殖子6~12个;通常为8个;排列一环;疟色素集中在中央;虫体占满整个不胀大的红细胞。

4)三日疟原虫——裂殖体

  8个裂殖子;红细胞大小正常;有缩小;棕色的疟色素。

5)三日疟原虫——裂殖子(8个)

6)三日疟原虫——裂殖子

  红细胞大小正常;有缩小;8个裂子殖。

7)三日虐裂殖子(厚血片)

8)三日虐裂殖子(厚血片)

9)三日疟原虫——配子体(雌)

  圆形;红细胞大小正常;胞质深蓝色;核结实,偏于一侧;疟色素分散;偶然见西门氏(Zieman’s)点。

10)三日疟原虫——各期

4、蛋形疟原虫

  蛋形疟原虫——环状体

  与间日疟原虫形态相同

蛋形疟原虫——滋养体

  红细胞肿大,色淡染;边缘呈锯齿状;虫体圆形;疟色素少;此期看不到薛氏点。

蛋形疟原虫——裂殖体

  红细胞蛋形;裂殖子6~12个,一般8个,排成一环;疟色素在中央或一侧。

蛋形疟原虫——配子体(雌)

  蛋形,充满胀大的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胞质蓝色;核紧缩、结实、较小,深红色,偏于一侧;疟色素分散;薛氏点较间日疟粗大,环状体期即可出现。

蛋形疟原虫——配子体(雄)

  蛋形,大于红细胞,长形,边缘呈锯齿状;胞质色蓝略红;核疏松、较小,深红色,于中央;疟色素分散;薛氏点较间日疟粗大,环状体期即可出现;

蛋形疟原虫各期

中华按蚊

中华按蚊孑孓

疟原虫——小结

  1.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

  2.能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P.v(间日)多见多发;P.f(恶性)严重,来势凶,脑型疟。

  3.疟原虫需要人-蚊转换宿主后,才能完成生活史;蚊为按蚊属。

  4.P.v(间日)可有复发,其机理是子孢子有速发型和迟发型,复发是迟发型子孢子所致;P.f(恶性)无复发。

  5.疟疾的典型发作症状是:发冷、发热、出汗、退热。

  6.疟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贫血、肝脾肿大。

  7.疟原虫的感染阶段为:红内期无性体(输血)或子孢子(蚊咬)。

  8.疟原虫的致病阶段是:红内期无性体。

  9.疟疾的诊断:主要是在外周血红细胞内查见疟原虫各期形态,亦可用血清学和PCR检测协助。

  10.P.v全国流行,P.f南方山区;P.f与P.f可混合感染;P.m与P.o则较少见。

  11.输血可传播疟疾。









































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