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全国疟疾日消除疟疾关键在这里澎湃在线

全国疟疾日消除疟疾关键在这里澎湃在线



<

cai

年4月26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入再传播”。

年是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之年,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关键!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评估的城市,并在年达到消除疟疾标准,接下来开始重点实施输入性疟疾监测与防控。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面对如今全球91个国家存在疟疾传播的风险,每年全球估计有2.28亿疟疾病例,且有40.5万人死于疟疾,所以在如今的疟疾防治中防止输入再传播是重中之重。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的疟疾防控

WHO针对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的疟疾防控提出如下建议:

各国不应缩减发现和治疗疟疾工作,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防止疟疾轻症发展成重症或导致死亡至关重要。

大力鼓励各国不要暂停规划或实施病媒控制活动,包括药浸蚊帐和室内残留喷洒运动,同时确保提供这些服务时保护卫生工作者和社区免受COVID-19感染。

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疟疾的知识点吧~

疟疾是由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可威胁生命的寄生虫病,它是可以预防并治愈的疾病。导致人类感染的疟原虫有5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诺氏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危害最大。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唯一媒介,我国较重要的传疟媒介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4种。疟疾发病一般初起症状较轻,可有轻度的畏寒、低热,伴头痛、疲乏、全身不适等,后逐渐加重,典型的疟疾发作包括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出汗三个连续阶段,同时可伴有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恶心、呕吐(常见),体温可达40℃以上,甚至出现谵妄、惊厥等,整个发作历时6-10小时,多见于午后和傍晚。多次发作后症状又逐渐减轻。

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与“感冒”症状多有相似,很容易误诊或漏诊。输入性疟疾中3/4以上病例感染的是恶性疟原虫,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重症疟疾,以脑型疟多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异常,出现重度贫血、低血糖、高原虫血症,以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等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如若治疗不当,甚至会导致死亡。

疟疾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以及无免疫力的移民、流动人口和旅客。防控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药浸蚊帐和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都能提供有效保护。旅行者还可以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前往单一间日疟流行区,可每7-10日1次临睡前口服磷酸氯喹(mg);前往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可每月1次服用临睡前口服磷酸哌喹(mg),但连续服药不超过4个月,间隔2-3个月后再次预防服药。

迄今为止尚无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疟疾疫苗,目前研制的RTS,S/AS01(RTS,S)是唯一一种对幼儿带来部分保护的疟疾疫苗(目前该疫苗仅在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3个试点国家分阶段引入试用),它的作用对象是恶性疟原虫。

最后再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1.疟疾是一种寄生虫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和出汗。

2.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去疟疾流行区(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境外旅行史。

4.医务人员应注意输入性新冠肺炎和输入性疟疾的鉴别诊断,对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

5.疟疾患者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更多阅读:

参考文献:

[1]WHO.Worldmalariareport.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hl/22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