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每日一药58乙胺嘧啶疟疾病因性预
每日一药58乙胺嘧啶疟疾病因性预
乙胺嘧啶,与伯氨喹类似,属于防止疟疾复燃与传播或预防疟疾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于为红外期的疟原虫,通过抑制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正常功能,干扰疟原虫的叶酸代谢,进而发挥抗疟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乙胺嘧啶对疟疾的预防效果较好,可作为病因性预防药。一般来说,乙胺嘧啶应在进入疫区前一到两周开始服用,服用至离开疫区后六到八周,每周4片。
基于乙胺嘧啶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效应,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叶酸缺乏。在患者长期服用乙胺嘧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因叶酸缺乏而导致消化道黏膜及骨髓细胞的增殖功能受到抑制,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乃至巨幼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情形。因而在长期使用乙胺嘧啶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常规的检测。一般而言,乙胺嘧啶的常规剂量应用安全性较高,但也存在着超剂量应用时的中毒现象,如发现大量误服,应及时就医。
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疟疾已鲜有发生,因而以乙胺嘧啶、氯喹、伯氨喹等为代表的抗疟药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与氯喹、羟氯喹尚可用于风湿疾病的治疗不同,乙胺嘧啶的其他适应症仅有弓形虫感染这一少见病。当前,乙胺嘧啶一般仅在国外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的国际旅游等情形下进行应用。但由于疟疾的高度传染性及危害,我国依旧将其作为国家基本药物,以作警示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