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中国梦,讲给少年听屠呦呦,用一株
中国梦,讲给少年听屠呦呦,用一株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救了百万人.mp:32来自天下农书
实验室里的屠呦呦
一朵朵花、一株株草,吸收着日月光辉,沐浴着风霜雨雪,慢慢地长大。神奇的中医,提取了它们的精华,用来治病救人。
我国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古代医书中获得灵感,用一株小草救了几百万人。
1.“中国神药”
20多年前的一天,在非洲的肯尼亚,一位怀孕的妈妈得了一种叫疟疾的病。这是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很多人都被它夺去了生命。
如果用过去传统的药物治疗,即使妈妈能够活下来,胎儿也很可能会流产或者畸形。这让这个家庭陷入焦虑和恐慌中。因为,在此之前,这个家庭已经因为疟疾失去了两个孩子。
在医生的推荐下,这位妈妈尝试了来自中国的药物——科泰新(一种青蒿素药物)。奇迹出现了,妈妈平安无事,宝宝也健康地出生了。妈妈亲吻着宝宝,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科泰新”。
而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将救命的青蒿素称为“中国神药”。
疟疾,被称为“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流行于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3.5亿至5亿人感染疟疾。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恶性疟疾死亡率极高。在青蒿素发现和推广之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万人死于疟疾。
为了推动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抗击疟疾,世界卫生大会特意将每年的4月25日,定为“世界防治疟疾日”。
2.成功来自次的失败
很多人不知道,青蒿素的发现背后,有着多么曲折的故事。
年,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中国启动了代号为“”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科学家屠呦呦和同事加入了进来。
屠呦呦大量阅读古今中医书籍,走访老中医,寻找防治疟疾的中药方子。
他们调查了多种药物,最终将目标锁定于小草青蒿。
一大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青蒿的叶子和根茎,到底哪个部位抗疟效果最好?什么季节采收的青蒿药效最佳?青蒿如何提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药物的活性?
屠呦呦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寻找着答案。为了测试药效,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实验。可是,实验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屠呦呦领奖
当研究停滞不前时,屠呦呦重新拿起中医古籍,试图从里面寻找答案。有一天,屠呦呦读到东晋葛洪的医书《肘后备急方》。受书中内容启发,她想到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的时候,可能需要避免高温,于是改用了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终于,在失败了次后,年10月4日,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后将它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也因此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3.她获得了诺贝尔奖
由于在治愈疟疾这一疾病上的突出贡献,年10月,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决定,授予屠呦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但屠呦呦却说:“与获奖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传统中医药启发下发现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
青蒿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但是在屠呦呦的“点化”下,它仿佛具有了魔力一般,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强大武器。它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价值。
正如屠呦呦所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就是屠呦呦和中国医学,送给世界的礼物。
屠呦呦为什么能够发现青蒿素?因为屠呦呦有个特点,只要是她认定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
上中学时,屠呦呦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她的目标是要上名校。为此,她学习非常刻苦,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寻找抗疟药物的过程也是如此。正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屠呦呦才能毫不气馁,并最终发现了青蒿素。
延伸阅读
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来一代代医者智慧的中医,就像一个拥有神力的守护神。千百年来,它守护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健康成长,繁衍生息。如今,它依然能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去攻克新的难关,拯救生命。
博大精深的中医,不仅让中国人受益,更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医,不愧是中华民族文明宝库里的灿烂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