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温医动态我院公卫科积极宣传疟疾预防
温医动态我院公卫科积极宣传疟疾预防
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
年4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疟疾日”。
年5月,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日作为“世界疟疾日”。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今年的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
为提升群众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搞高防病意识、养成良好的,疟疾日当天上午,我院公卫科人员来到少儿病房、院前等地方,向群众宣教疟疾防范知识。同时,他们还将预防疟疾知识,制成宣教片,在院内大屏幕上向求诊群众宣传。
疟疾(Malaria)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疾流行于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1传染源
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且只有末稍血中存在成熟的雌雄配子体时才具传染性。配子体在末稍血液中的出现时间、存在时间及人群的配子体携带率,随虫种不同而异。复发者出现症状时血中即有成熟的配子体。疟区的轻症患者及带虫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血中也有配子体。这类人员也可成为传染源。
2传染期
间日疟1~3年;恶性疟1年以内;三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卵形疟2~5年。
3传播方式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疟的有60余种。据其吸血习性、数量、寿命及对疟原虫的感受性,我国公认中华按蚊、巴拉巴蚊、麦赛按蚊、雷氏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及萨氏按蚊等七种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症状与危害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