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护理 > 知识贴旅途中要严防的几种传染病

知识贴旅途中要严防的几种传染病



最近MERS的流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旅途中,在我们充满好奇探索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别忘了周围有许多病菌在虎视眈眈呢。除了MERS,旅行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流行病?让我们来看看目前世界范围内活跃的主要传染疾病,做好防范措施。

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年首发,由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所引起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疾病。该致病病毒被认为和造成SARS的冠状病毒相类似。该病毒最早出现在中东,相关研究推测可能来源于蝙蝠或者骆驼。自年9月以来,已确诊超过宗,死亡人数超过人。感染症状:潜伏期为2-14天;不具备特异性;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综合症,伴有肺炎和多器官衰竭症,如急性肾衰竭等。传播途径:通过被感染的人、动物及动物排泄物传播。当前涉疫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约旦、卡塔尔、突尼斯、美国、荷兰、英国、科威特、希腊、韩国、阿曼、马来西亚、法国、黎巴嫩、德国、意大利、埃及、也门、中国(含香港)。

预防措施:呼吸传染病比较难防一些……以下就是一些比较普遍的预防方法了:

1、保持个人卫生!这个是最重要的。勤洗手,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如果不放心就戴口罩吧!(不过口罩也要记得勤洗……)

2、旅途中要保持均衡饮食,充足休息……总之就是别太疯了。在室内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尽量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前往动物饲养、屠宰、生肉制品交易场所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

4、出现任何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

埃博拉年首发于非洲刚果,年在非洲西部大爆发。埃博拉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人类感染死亡率可达90%,患者感染后会48小时身亡。年5月初,利比里亚宣布埃博拉疫情结束。迄今累计发现疑似及确诊埃博拉病例共例,其中人死亡。感染症状:潜伏期2-21天,初期,发热、严重的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第二阶段,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第三阶段,皮疹或出血热,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身体各个器官渗血,最终致多发性器官衰竭等。传染途径:通过接触被感染的人或者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体液传播。当前涉疫国:塞拉利昂、几内亚。预防措施: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其他的还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少去人多地方,尽量避免亲密接触。出现发热头痛的症状要及时就医。登革热

由登革热症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由属于黑斑蚊(也称艾迪斯蚊、伊蚊)的白线斑蚊(Aedesalbopictus)与埃及斑蚊(Aedesaegypti)先叮咬患者后,成为“病媒蚊”,其它健康的人可能因这只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感染症状:高烧或恶寒,皮肤出疹并有四肢酸痛,肌肉痛,前额头痛,后眼窝痛,腹部痛,背痛,骨头痛(断骨热和登革热名称的来源),可能有呕吐和昏晕现象,偶然病者会恶化至登革溢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甚至死亡。传染途径:病媒蚊叮咬。当前涉疫国:超过个国家,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古巴、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国受影响最为严重。预防措施:防蚊,防蚊,防蚊。使用驱蚊水、蚊帐、蚊香等,到丛林、水边玩尽量穿长衣长裤……从小妈妈教我们的防蚊方法,统统都用上!疟疾由寄生性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也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感染症状:潜伏期7-30天,忽冷忽热、头痛、发热、颤栗、关节痛、呕吐、溶血反应、疟原性贫血、黄疸、血尿、视网膜损害、抽搐等。最典型的症状为忽冷忽热循环——先发冷、打冷颤,然后发热、出汗。重者昏迷。传染途径:通过受感染的雌性疟蚊叮咬传播。当前涉疫国:主要分布在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非洲中南部、南亚、东南亚及南美北部为主要流行地区。

预防措施:和登革热类似,防蚊为主。现在有预防疟疾的口服药物,比如氯喹和甲氟喹,可以在出发前咨询医生。









































健康丨这5种蔬菜水果的皮千万吃不得
重庆也将有自己的宽窄巷子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hl/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