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症状 > 今日立秋

今日立秋



今日立秋

今日09时52分58秒,正式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非常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天气

1.中东部地区有分散性强降水

受高空冷涡和低层切变系统影响,8月6日夜间至8日,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江汉、黄淮、江淮中西部、江南大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分散性降雨,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上述局部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东北华北地区局地有较强降水

受高空槽东移影响,8月6日夜间至7日,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中东部等地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局地有暴雨(50~90毫米),上述局部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立秋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

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jiū)就是敛聚。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

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寒蝉鸣

再五日“寒蝉鸣”。“踟蹰(chíchú)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立秋习俗知多少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现在,立秋前一日,有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摸秋

立秋节气到中秋佳节期间,对于已婚且未生育的女子,会在小姑或者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瓜架下、豆棚里,暗中摸索摘瓜豆。如果摸到南瓜则容易生男孩,摸到扁豆则容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的话则大吉大利,不但可以生女孩,还是夫妻白头到老的好预兆。

立秋时节重养生

立秋后,天气变得凉爽怡人的同时也开始变得比较干燥,再加上不稳定的气温,给人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个季节落叶纷飞,花木凋零,一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凄凉、苦闷之感。要克服悲秋情绪,在精神调养上,应培养乐观豁达的胸襟,保持心情舒畅,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

立秋后,虽然没有了桑拿天带给人的黏热之感,但气温仍会很高,暑气一时难消,在这样的天气里,极易发生腹泻和感冒。立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立秋后,天气渐凉,昼渐长夜渐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夜间较为凉爽,要小心感冒。中老年人、慢性病者、抵抗力较差的朋友要特别注意,夜间凉爽,晚上盖好被子,不要长时间吹风扇,空调不要开得太低,注意通风换气。

立秋饮食

立秋后,气候依然燥热,脾胃很容易不舒服,饮食需要特别注意,那么立秋吃什么好?

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1、百合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2、梨

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可以将它蒸着吃,可以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可清肺,治疗咽喉痛,效果极佳。

3、白萝卜

有清肺润喉功效。白萝卜是中医食疗经常选用的,生吃效果好,榨汁效果更佳。而且其中含有的辣味成分可抑制细胞的异常分裂,进而预防癌症发作,萝卜还有杀菌、增进食欲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萝卜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和丰富的淀粉分解酶等消化酶,能够有效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银耳

有补气补肾之效。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

5、茄子

有延缓衰老之效。“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常吃些茄子,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出血性紫癜。抗癌性能是其它有同样作用的蔬菜的好几倍,是抗癌强手。尤其是紫色茄子中维生素含量更高。

关于立秋的诗词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早秋客舍

[唐]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本期小编:闻礼

来源:中国质量报综合









































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z/9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