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每日一课刘渡舟教授讲伤寒七十七

每日一课刘渡舟教授讲伤寒七十七



作者:刘渡舟

编辑:经方全球同学会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5)

  这一条论述太阳蓄水而致“水逆”的证治。

  太阳中风,寒热、头痛,六七日表不解,邪气随经入腑,以致经腑俱病,故称“有表里证”。口渴能饮,饮不解渴,即所谓消渴,是太阳蓄水见证之一。若口渴能饮,水入则吐,吐后仍渴,再饮再吐,则称为“水逆”。水逆即水邪上逆作吐之意。其临床表现特点是饮水即吐,进食却不吐,一般吐水而不吐食。病因非痰、非火、非食、非郁、非寒,而是由水邪上逆所致,故以“水逆”命名。由于此证为水蓄膀胱,气化不行,所以在渴饮的同时必见小便不利一证。此证水遏于下而气化不利,上迫于胃而胃气不降,故见吐水;津不上承,故见口渴不止,从而形成再饮再吐,而渴仍不解之证。吐水而饮不解,我们简称之谓“水吐”。治疗用五苓散解表利水,俾小便利,则气化行,津液通达,胃气因和,而口渴自止,水逆自愈。

  这一条提示我们:水性润下,火性炎上,是事物的普遍性。但是,当膀胱蓄水,小便不利,下窍不通之时,水邪也可犯于上而发生种种上逆的病证,是事物的特殊性。水邪上逆,不但可形成水逆证,若影响肺气不降,也可见胸闷而喘;影响头目清阳之气不利,还可见眩晕。证候虽异,原因却同。《金匮要略》用五苓散所治之癫眩,就是水邪上逆,冒蔽清阳所致。

  我曾治晋县一王姓男青年,患癫痫,虽屡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发作。自述发病前感觉有气从下往上冲逆,至胃则呕,至心胸则烦乱不堪,至头则晕厥,人事不知,少顷则苏醒。小便频数,但排尿不畅,尿量甚少。脉沉滑,舌质淡嫩,苔白。我辨为太阳膀胱蓄水,水气上逆,冒蔽清阳之证,以利水通阳,温养心肾之法治疗。方用泽泻18g、茯苓12g、猪苓10g、白术10g、肉桂3g、桂枝10g。连服九剂,癫痫发作竟得以控制。临床实践证明,对于阳虚水泛型的癫痫病,还可用真武汤治疗,或以五苓散与真武汤合方使用,皆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一个全球中医人学习经方的平台

  经方,即医圣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学习经方,可接受辨证论治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方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

请您







































我国继承法修改中应着力协调的三种关系
滑膜炎的按摩疗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