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拒绝受疟这些知识要知道
拒绝受疟这些知识要知道
本文转自:河源日报
4月26日是全国疟疾日。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人患疟疾后,会出现急剧寒战、高烧、全身出汗等,民间俗称“打摆子”。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急性寄生虫感染,主要由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以及经输血或母婴传播。”安徽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谢琴秀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可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其中,诺氏疟原虫是人猴共患,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
年,我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谢琴秀表示,目前我国疟疾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虫株以恶性疟原虫为主。恶性疟原虫侵犯各年龄红细胞,由于发育先后不一,临床表现为间歇期不规则和症状不典型。疟疾症状不典型主要包括,热型不规则,可以高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伴随症状非特异,可伴有头痛、意识障碍、咳嗽、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7—30天,也可达数月甚至数年,如患者发病前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
“应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预防疟疾的发生。”谢琴秀表示,目前尚无有效的疟疾疫苗,对疟疾患者和带虫者的规范治疗是减少传播的重要途径。在疟疾流行区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包括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从事野外作业的人群应注意穿长袖衣裤,防止蚊子叮咬;需短期停留在疟疾高流行地区的人群,也可进行预防性服药,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