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426全国疟疾日中江县疟疾防治知识有奖
426全国疟疾日中江县疟疾防治知识有奖
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在年5月第六十届会议上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每年的4月26日是我国的“全国疟疾日”,今年的4月26日是第十四个“全国疟疾日”,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旨在强调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一、疟疾在世界的现状: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有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高度流行地区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疾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疟疾威胁。每天有儿童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疟疾的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对全世界大约二分之一的人而言,疟疾迄今为止仍是公众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二、我国防治疟疾的成果: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传染病。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年,原卫生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年)》,提出年全国消除疟疾目标。自启动消除疟疾工作以来,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大幅减少,绝大多数为非洲、东南亚等地的输入性病例。
年我国首次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目前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正在申请认证。
年10月5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而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三、疟疾相关小知识:
1.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和出汗。
2.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4.派驻疟疾流行区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指导团组做好疟疾防护,并及时诊治可能的疟疾患者。
5.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医务人员应注意输入性新冠肺炎和输入性疟疾的鉴别诊断,对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防疟药使用规范》(WS/T--)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
7.疟疾患者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