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中国正式获得消除疟疾认证,公卫信息化探索
中国正式获得消除疟疾认证,公卫信息化探索
白癜风可以看好吗 http://m.39.net/pf/bdfyy/
来源:华医网、盖伦医管中心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年代的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自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并于去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中国消灭疟疾之旅
年开始,中国卫生当局通过为有疾病风险的人提供预防性抗疟药物以及为生病的人提供治疗,努力定位并阻止疟疾的传播。
年,中国启动了“工程”——一项旨在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全国性研究计划。这项工作涉及来自60个机构的多名科学家。
年,中国科学家从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青蒿素联合疗法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疟药物。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也是最早广泛使用药浸蚊帐预防疟疾的国家之一。
80年代,中国广泛测试使用杀虫剂处理的蚊帐(ITN),到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分发了超过万张蚊帐。此类蚊帐的使用导致其部署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大幅下降。
年底,中国疟疾病例数已下降到11.7万例;
从年开始,中国加强了培训、人员配备、实验室设备、药物和蚊虫控制,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病例;10年内,病例数下降到每年约0例。
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
传染病预防监测系统是成功关键
能够消灭疟疾,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传染病报告和检测系统的建立。
中国建立了全国疟疾等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完善了疟疾媒介监测和疟原虫抗药性监测体系,制定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工作策略,探索总结出疟疾报告、调查和处置的“1-3-7”工作模式及边境地区的“3+1防线”。“1-3-7”工作模式,即1天内进行病例报告,3天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调,7天内开展疫点调查和处置,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
我国公卫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信息化的应用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传染病属于公共卫生领域,我国对于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也尤为重视。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患者服务、医疗业务、医院治医院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水平、规范化应用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信息化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明确建设和应用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与规范》)。其中明确规定省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具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染病监测信息、其他部门通报信息、互联网监测信息采集等4项功能,以实现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与汇总。
《标准与规范》要求,要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效支撑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的管理与决策,一方面满足“平时”国家对公共卫生机构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需求;一方面满足“战时”对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的有效支撑,提升公共卫生信息化“平战结合”能力。
同时,还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信邦删除!
更多服务助您领先抢占行业商机!
卫健委发文:医院中医信息化支撑,医院评审!
信息化助推精细化,单病种管理质量效率双提升
招投标6月报:刷新记录!总金额突破41亿元,3亿超级大单用于医保项目建设!
《条例》+“智能化”,打击欺诈骗保如何运用监管新“武器”
医联体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为看病难划上“休止符”
一图读懂
最新国标《信息安全技术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指南》开始实施!
信息技术助战护理质量提升,他们有哪些创新?
互联网+医疗再临新机遇?这项新技术被纳入医保范围!
如何抓住医信红海大潮?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出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