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全国疟疾日ldquo消除疟疾,谨防境
全国疟疾日ldquo消除疟疾,谨防境
年4月26日是第12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再传播”。时至今日,全球仍有近50%的人口面临疟疾威胁。今年,贝克汉姆也加入了“MalariaNoMore”活动,用九种语言呼吁全球向疟疾大声说不!
一
疟疾的前生今世
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恶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患者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有效的抗疟成分奎宁;二战期间,科学家又发明了奎宁衍生物——氯喹,并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到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氯喹产生了耐药性,疟疾再次在东南亚爆发。在越南战争中,疟疾成为比子弹、炸弹更可怕的敌人,严重影响了美越双方的部队战斗力。美国为此专门成立了疟疾委员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新型的抗疟药物。到年,美国筛选了21.4万种化合物,但都无果而终。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直到年以来,WHO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WHO《疟疾实况报道》显示,年至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青蒿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疟疾的主导药物,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青蒿素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神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为此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
全球疟疾问题依旧严峻,近50%人口面临威胁
疟疾是全球 年,中国响应联合国提出在全球根除疟疾的倡议,启动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确立了到年,要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截至年,国家卫健委已表示:我国已无本地疟疾病例,但仍需谨防境外输入。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万到现在的零本地病例,中国对世界控制和消除疟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即便如此,不论是出国旅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国人依旧应该充分了解疟疾的风险。
四
疟疾的传播与症状
疟疾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血红细胞。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呕吐,通常在蚊子叮咬后10-15天显现。如不治疗,疟疾可能中断对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的供血,从而迅速威胁生命。
五
如何做到科学预防?
预防疟疾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蚊子叮咬;另外还可通过服预防药、铲除蚊子的孳生地、杀灭成蚊等方法预防疟疾。
(一)防止蚊子叮咬:
在疟疾流行季节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对野外露宿的人员,应使用驱避剂和使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在发生疟疾暴发时,可采用室内杀虫剂滞留喷洒或用菊酯类杀虫剂浸泡蚊帐进行灭蚊。
(二)预防服药:
进入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进入疫区后如出现发烧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网、中国网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