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王延军研究型医院服务一带一路的战略

王延军研究型医院服务一带一路的战略



医院如何合理地调配诊疗资源,才能使病人享受更加贴心和优质的服务,使现有的诊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使用?作者:王延军

习近平总书记昭示全世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医院的创立,重要初衷就是通过对先进理念、技术、管理和文化等一系列优质资源的集约创新、互补共享,带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迈向国际先进水平,这个创建的高起点、大思路、新视野,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决策和路径是相符合的。因此,医院服务“一带一路”,发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构建区域型医联体,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作个探讨。

一、站在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清医院服务一带一路的使命担当

当今时代,生命科学成为世界科技革命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牵引和推动着医学进步。科学家们已成功破解人类基因密码,并开始再造生命。中国学者的科学研究在世界上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科技创新已从跟跑向并跑领跑递进,科技论文位居世界第2位,高被引论文居世界第4位。近14亿的第一人口大国,正在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世界性难题探索创新,全面推行“三医”联动改革、医院管理制度实践,有助于造福人口占全球63%的“一带一路”。我国近邻的中亚,地处欧亚交通咽喉,是推进“一带一路”的优先战略方向,也是我们走出去服务的重点地区。延续历史的传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凸显我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现代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提升我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地位和良好形象,是医院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更是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

在“一带一路”构建区域型医疗卫生辐射平台,医院具有深厚历史传承的积淀。可概括为“三个具有”:一是具有新中国全方位开展50多年援外医疗服务、遍布60余个国家的实践探索。年,中国在50个国家派有援外医疗队,余名医疗队员分布在多个医疗点,全国27个省(区、市)综合性或医院承担着派遣援外医疗队任务。二是具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医学应急救援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在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中,我派出的以10余家医院为主的专家队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彰显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责任感,赢得了国际广泛赞誉。三是具有古丝绸之路医药贸易的深厚历史渊源。中医药作为我国国粹,也是医院的骨干学科体系,早在秦汉时期就随丝绸之路延伸,维医、蒙医、藏医与印度医学、波斯医学等也逐渐交汇融合。

在“一带一路”构建区域型医疗卫生辐射平台,医院理应彰显走在前列的担当。可概括为“四个事关”:

一是事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带一路”是打造各国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战略,健康中国建设是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医院是维护终身健康的核心主体、全民健康的龙头力量、公共健康的重要支柱,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

二是事关维护国家利益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具有丰富的天然原材料和广阔的医药市场,通过开展合作交流,可在增进互信同时,吸收各国优势资源更好地用于自身发展。

三是事关增进沿线人民福祉。通过加强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艾滋病、疟疾、登革热、鼠疫、禽流感、流感和结核病等防控合作,加强与中亚国家在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合作,与西亚国家开展脊髓灰质炎消除的合作,可以构建起沿线人民健康的坚强护盾。

四是事关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截至年,我国先后有千余名援外医疗队员获得所在国颁发的各种荣誉,50多名优秀医疗队员牺牲在援外医疗岗位上,他们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的无私付出,生动阐释了医院的奉献精神和大爱文化。

在“一带一路”构建区域型医疗卫生辐射平台,医院必将凸显无可替代的作为。“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44亿,不发达国家占多数,健康需求巨大。医院服务“一带一路”,势将造就一体两利、强带拓路新格局。可概括为“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打造丝路国家医学共同体,助力一带一路“走得快”;二是有利于打造沿线国家普惠健康链,助力一带一路“走得远”;三是有利于打造中医药产业文化园,助力一带一路“走得好”。

二、探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法路径,着力实施医院服务一带一路的“五大工程”

医院服务“一带一路”的突破口,重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区域型辐射平台带动全域性卫生合作的推进,以双向双赢、互学互鉴打造“健康丝路”新模式。重点打造五大工程。

第一个工程:医疗卫生合作基础工程。卫生合作以差异化和互补性为前提,涵盖卫生援助及先进经验和优势技术的借鉴引进。

一是注重供需两侧精准对接。这是医疗卫生“走出去”、“引进来”的关键。“一带一路”沿线国卫生发展很不均衡,各自又有技术特色和独特经验。以每万人口医院床位数比较,—年,南亚的阿富汗、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的越南、中东欧的捷克差别很大。同时,各国卫生体制和政策有共性也有特性。以中亚5国为例,管理体制均由中央政府统一组织、管理和运作,有等级分明、分工明确的二级或三级卫生服务提供体系,预防免疫机制较为完善,床位数量和医护比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各国具体情况和改革措施却不同。医疗卫生合作首先要对接需求,因国施策。包虫病是中亚各国面临的难题,新疆医院依托“新疆20年十大科技成果”包虫病防治的技术优势,向该地区拓展,防诊治范围已延伸到了哈萨克斯坦。丝路沿线国塞尔维亚心脏诊疗技术在欧洲处于领先水平,年,医院成功与塞尔维亚专家团队合作创建心脏医疗平台,开启中国与塞尔维亚的高端卫生合作,合作平台辐射带动了与宁夏医科大学的合作,并将合作领域拓展到更大空间。

二是注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这是决定合作质量的着重点,卫生援助的发力点,提升自我的机遇点。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医院的先进理念、模式、技术和成果将与沿线国得以交流融合。同时,有助于医院集各国所长,融合不同的防诊治手段和策略,在学习互鉴中进一步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的技术水准。医院应紧盯沿线国的卫生需求和技术优势,分析自身的特色领域和技术短板,拟定需求清单和技术清单,形成技术双向流动、互补互助的发展模式。比如,学会理事单位新疆医院联合中国电信和华为公司,建立了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远程会诊中心,集成优质专家资源、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联合体模式,开展远程专家会诊、查房、手术指导、互动式远程教育、学科合作等服务,带动中亚国家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是注重培养骨干人才队伍。这是合作可持续的基础,是“一带一路”长期性战略任务。医院已经具有的学科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将惠及沿线国,形成学科、人才、技术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新疆正在建设的“一带一路”医疗服务中心,以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为重点任务,每年招收来自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取得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已获得巴基斯坦、阿联酋等28个国家的认证。广西医科医院,与东盟国家医学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活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变“输血”为“造血”,形成“扎下根”的医疗援助与合作能力。

第二个工程: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程。世界疾病防控的重难点,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

一是立足重大传染疾病防治。人类发展史即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阿兹特克文明的毁灭源于来自欧洲的传染病;中世纪起源于中亚暴发于欧洲的黑死病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方向。WHO统计显示,全球约25亿人面临感染登革热的危险;世界49个鼠疫自然疫源地国家中,东南亚地区占比最高;中亚地区的布鲁氏菌病、包虫病高发。医院在病原体综合监测能力、传染病传播环节的控制能力和重症、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已得到大幅提升,我国艾滋病治疗覆盖率已经达到85%以上,结核的患病率10年来下降超过60%。医院应根据沿线国重大传染病防控需求,确定主攻方向和目标,发挥攻克疑难重症的技术优势、转化医学的机制优势、学科人才的资源优势、疾病防控的经验优势,构建起面向沿线国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综合网络。

二是立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不断增大。《国际卫生条例》颁布以来,WHO已经发布4次国际







































白颠疯会自己好吗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