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他被嘲讽为厨房化学家,不惜用妻儿做实
他被嘲讽为厨房化学家,不惜用妻儿做实
来源
SME编辑
化学加
点击阅读→化学化工、医药日化行业找工作,招人才,上专业的化学加网从人类出现在这个星球起,
就一直受到各种传染病的肆虐。
天花、伤寒、疟疾、鼠疫、霍乱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让人恐慌的一页。
然而在这些恶性传染病中,
有一种虽然致死率不高,
但却最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也叫脊髓灰质炎,
多发于孩童,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
使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神经调节,
发生萎缩。
这也意味着患者就算保住了命,
但身上还是会被留下永久的印记——残疾。
陪伴这些患儿终身的可能就是轮椅、拐杖、腿部支架、呼吸器了。
因为怪异的走姿,
这些孩子经常受到大家的排挤和嘲笑,
原本应该充满希望的眼睛也日渐黯淡。
然而,脊髓灰质炎最让人恐慌之处,
还是在于该症发作前的毫无预兆,
也很难判断谁患有此病。
患者发病初期只会出现发热、咽喉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让许多家长都误以为这是普通的感冒。
但等到退烧的时候,
孩子就已经出现肢体的瘫痪了。
严重的病例还会出现呼吸肌的瘫痪,
引起窒息死亡。
那时的美国妈妈几乎每天都在提心吊胆,
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
恨不得每天都对自己的孩子做一次小儿麻痹症检查。
那时为了“医治”这些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唯一办法也只有病发后的“复健”。
如为帮助患儿自主呼吸,
一种称为“铁肺”的助呼吸装置也应运而生。
大多数患者可能只需要在这种装置待上两星期即可。
但有些患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几乎被“铁肺”“终身禁锢”。
“铁肺”助呼吸装置
年,美国纽约就爆发了灰质炎的第一次大流行,
在多个病例中,有例死亡。
在这之后的每个夏天,
疫情都会如时钟般准时爆发一次,
患者更是增无减。
到了年,美国报告的病例更是高达例。
脊髓灰质炎成为了二战后威胁美国公共健康最大的疾病,
是仅次于核战争的第二大恐惧。
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总统
因为没有特效药,
人们只能寄希望于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研发。
当时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脊髓灰质炎病人。
他39岁时染上该病,
并落下了下肢终身瘫痪的后遗症。
为了帮助控制脊髓灰质炎在美国的恶化,
他在年建立了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
一场空前的疫苗研发战在美国展开。
“猫王”在为小儿麻痹基金会筹集善款
在这场疫苗战中,
也涌现出无数为此之奋斗的英雄。
这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毒理学家——乔纳斯·索尔克。
他在脊髓灰质炎最猖狂的年,
研制出了第一支预防脊灰的有效疫苗。
成千上万儿童得以从病魔的手中逃脱,
索尔克也被喻为一个时代的“救世主”。
乔纳斯·索尔克
然而,从索尔克开始研究,
再到推广疫苗的这一路上都可谓布满荆棘。
他从一开始确定疫苗的研究方向起,
就遭到众多权威毒理学家的不屑。
大家都嘲笑为“在厨房做实验的化学家”,“技术工”等。
但为了证明自己研发的脊灰疫苗安全有效,
他只能狠下心来,
用自己的妻儿做人体实验。
因为他知道这是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只要疫苗迟推广一天,
就会有无数儿童失去天真的笑容。
乔纳斯·索尔克
年,乔纳斯·索尔克出生于美国一个贫困的家庭中,
他的父母都是俄裔犹太人。
虽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式教育,
但他们也像许多父母一样悉心栽培自己的孩子。
而索尔克从小就不负所望,
学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乔纳斯·索尔克
索尔克是在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后,
才进入的纽约大学医学院,
算是个半路出家学医的学生。
然而,打进医学院的第一天起,
索尔克就没打算过要做医生。
毕竟他的内心就住着一个“赵日天”,
愿望是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而不仅仅是单个患者。
有了这个特别的想法后,
索尔克在学业方面表现得比其他人都要有干劲。
他在完成基本的医学学习外,
还花了有一年多的时间来学习了生物化学的内容。
后来他更是把大量的时间集中在了细菌学上,
因为他认为这是比临床医学更有贡献的专业。
很幸运的是,
年索尔克就获得了一个进入病毒实验室的机会。
这一次,是他第一次接触病毒,
也给他带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在病毒实验室里,
他跟着导师托马斯·弗朗西斯开始了科研工作。
这使他对病毒学、免疫学和疫苗等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托马斯·弗朗西斯(ThomasFrancis)
在导师弗朗西斯的引荐下,
索尔克进入密歇根大学,
谋得研究员一职。
而他的第一个工作任务也很高大上,
就是帮助美国军队研发流感疫苗。
索尔克和弗朗西斯在两年内就用灭活的流感病毒,
设计出一种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
这种流感疫苗不但投入了商用,
而且还在美国二战后控制流感爆发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流感疫苗的研制成功后,
充满雄心壮志的索尔克也找到了下一个想要攻克的目标——脊髓灰质炎疫苗。
年,索尔克已成立了自己的病毒实验室,
并从罗斯福建立的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MarchofDimes)中申请到了研究基金。
在之后的8年里,
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开发中。
其实,索尔克的疫苗研究从一开始就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不屑。
因为那时候的主流观点是,
有效的疫苗必须是通过活病毒进行研发的,
也就是减毒疫苗培养。
主要通过人工条件使病原微生物失去致病性,
但仍具有繁殖能力与免疫原性。
将这种减毒疫苗接种到人体后,
人体会产生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
从而引起免疫反应,
以获得抵御该种疾病的免疫力。
但索尔克也表示不虚,就是干。
他对传统的疫苗研发发起了挑战,
选择了灭活疫苗的研究方向。
他在培养病毒株之后,
向其中加入甲醛使其完全失去活性,
但仍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
从而制得灭活的病毒疫苗。
不过索尔克这种刚也是有理由的,
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灭活病毒疫苗更为安全。
毕竟减毒疫苗虽经过“减毒”,但仍是活的,
在人体内发生怎么样的变异谁也说不准。
然而同行们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只觉得索尔克从来没有做出过任何基础性的科学发现,
只是一个“技术工”,
根本不是什么权威的专家。
再加上他一踏入疫苗界就表现得“充满野心”,
基本所有人都认为他只是想搞个大新闻。
阿尔伯特·萨宾
这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是另一位犹太毒理学家萨宾。
那时他正在研发口服的“活病毒”脊灰疫苗,
和索尔克可谓针锋相对。
年,索尔克在委员会上提议,
应从免疫学而非病毒学的角度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看白癜风不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