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文史天地青蒿素和江苏的不解之缘

文史天地青蒿素和江苏的不解之缘



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为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国人欢呼时,却很少有人知晓,如果翻开尘封的史册,可以看到青蒿素的发现也和江苏有着一段段“不解之缘”。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闻发布会上放映的幻灯片里,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医药典籍的图片,并且被视为青蒿素被发现的源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安德森在评价屠呦呦的医学发现时首先表示:“早在年前,人们就知道这种草药(青蒿)能治疗发烧症状”。这句话对应的史实是多年之前,江苏句容人葛洪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记录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人。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年),葛洪生于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有“中华道医”美誉的葛洪在其著作《肘后救卒方》记录了治疗疟疾的一副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公元年生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的陶弘景,又将葛洪的著作整理增补为《肘后百一方》。《肘后救卒方》原书早已散佚。南京人陶弘景整理的《肘后百一方》,为后世保存下了青蒿可用于治疗疟疾的书籍版本。

根据屠呦呦的记录,她正是受到了葛洪记载下的“绞汁”这一细节的启发,通过实验最终破解了青蒿治疗疟疾的秘密。

仿佛又是历史的一个巧合,多年后,诞生过葛洪和陶弘景的这片江苏大地上,留下了青蒿素被发现经历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寻找抗疟新药的“项目”启动后,人们发现江苏高邮出现了以青蒿治疗疟疾的实例。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记录:南京地区“中草药”研究小分队在民间调查中发现,江苏省高邮县农村医生和群众,曾在年用当地青蒿治疗疟疾并取得良好效果。年,高邮县建立了青蒿防治疟疾验证组,试用青蒿鲜汁、汆剂、煎剂、丸剂、片剂等不同剂型,摸索青蒿治疗疟疾疗效的规律。

江苏高邮以青蒿治疗疟疾的疗效获得验证,成为当时坚定以青蒿为突破方向的关键信心来源。高邮县卫生局随之也成为了参加研究青蒿抗疟的主要单位之一。而就在高邮验证青蒿疗效的同时,从江苏南京传来了一个特大喜讯。

年3月,当时主持抗疟药物研制的“全国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南京召开了化学合成药和中草药两个专业组会议。在中草药专业组的会议上,屠呦呦代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在南京首次向全国公开报告:从本草和民间的“绞汁”服用的说法中得到启发,我们考虑到有效成分可能在亲脂部分,于是改用乙醚提取。这样动物效价才有了显著的提高。受到启发而改变思路后,年10月终于发现青蒿的乙醚提取物“对鼠疟模型有95%-%的抑制效价”。12月下旬继续进行的猴疟实验“结果与鼠疟相同”。

屠呦呦在南京发布的这一重大成果受到高度重视。南京的这次会议要求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抓紧时间,对青蒿的提取方法、药效、安全性做进一步实验研究。

年7月,“全国领导小组”在江苏高邮召开了青蒿简易剂型治疗疟疾群防群治现场会,听取了高邮县卫生局的经验介绍。这次高邮会议又进一步协调了青蒿研究工作计划,提出青蒿素药理毒性和代谢的研究要抓紧进行,为进行药物鉴定和研究提供依据。

两年后,青蒿素作为一种新药最终在江苏扬州被宣布研制成功。年11月23-29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当时高邮县属于扬州市)召开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会。来自全国40余个主要研究、协作单位共人出席了这次扬州会议,屠呦呦在会上作了题为《青蒿的化学研究》的报告。经与会代表认真讨论,通过了青蒿素鉴定书。这次今天看来具有仪式性质的大会,在江苏的土地上最终宣告青蒿素的诞生。从东晋时葛洪的记录到这次在扬州召开的会议,在画过了一个跨越多年的圆圈之后,中国传统中医药向世界人民献上了一份永载史册的礼物。

(作者:市地方志办公室胡卓然)

长按上图,识别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驳风专家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zd/1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