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揭秘屠呦呦与鲜为人知的国家523项目
揭秘屠呦呦与鲜为人知的国家523项目
近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引得媒体 “项目”是国家为迅速研究恶性疟疾的防治药物、长效预防药以及驱蚊剂等所展开的科研项目,它的上马与战争有关。
年,毛泽东会见越南党政负责人时,越方希望中国帮助解决疟疾防治问题。此时,越南内战已经打了9年,双方消耗极大,流行的疟疾成为一大难题。
毛泽东表态说:“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后来,应越南领导人请求,毛泽东与周恩来指示“把解决热带地区部队遭受疟疾侵害、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影响军事行动的问题,作为一项紧急援外、战略重要任务立项”。有了最高指示,研发抗疟药物的行动便在全国范围内悄然展开。
最初,这项任务完全由军队负责,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以及广州、昆明和南京军区下辖的军事医学研究所开展了相应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
代号“”而新中国的抗疟研究,早在建国初期便开始了。年新中国成立后,挥师入滇的解放军就遭遇疟疾困扰。年,军委急电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抗疟正是其神圣使命之一。他们通过用药等方法,把南下部队的疟疾发病率降到了10%以下,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也是全国“项目”办公室为何挂靠在军队的重要因素。
但面对抗药性恶性疟的防治问题,尤其是研制出更长效的预防药,高效、速效的治疗药,仅凭军队力量难以彻底解决,因此,总后勤部商请国家有关部委共同组织军内外单位开展大协作,以期尽快拿出更好的成果,供前方部队使用。
年5月23日,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委、总后勤部、中国科学院、化工部和卫生部等组成的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领导小组,在北京饭店会议厅召开协作会,几十个军地科研单位参加,讨论并通过了军事医学科学院草拟的抗疟药研究三年规划。办事机构设在部队,也就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各派一名同志组成。
由于这是一项涉及越南战争的紧急科研计划,为保密起见,遂决定以开会日期为代号,简称“任务”,与此有关的还有“领导小组”、“办公室”等。
一开始,青蒿并无成功希望起初,全国“领导小组”统领全局,云南、广州、山东、四川等地设有“办公室”,由北京下达任务给地方,后者再将任务传达到下属各个研究单位落实。遇到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就通过国家有关部委逐级向高层请示。
抗疟药研究不仅是科研任务、援外任务,还是军事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能够参加这个项目,大家都感到无上光荣。遍布全国的多名科研人员组成了先锋队,军事医学科学院成为这个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和实施的主力单位。
据原“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现年90岁高龄的陈剑方老先生介绍,这个秘密计划启动时,屠呦呦所在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并没有被列入参加单位。两年后,因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向中医研究院派驻军代表,在军代表的建议下,中药研究所加入进来,并指定屠呦呦为组长。
陈剑方清楚地记得,屠呦呦第一次带着筛选的胡椒来找他,因为哨兵不让进,他只好跑到门口接待室相见。“胡椒、辣椒加明矾的提取物对鼠疟的抑制率在80%以上,但临床验证效果不好,没做多久,这条线索就放弃了!”陈剑方说。“青蒿虽然在年就被列入‘任务’的中草药组的研究计划,很多实验室也曾做过青蒿提取,但都没有看到成功的希望。”
实验室大火,设备被烧毁年,由于各种原因,中药研究所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年6月,在卫生部督促下,中药研究所重新组织力量研发抗疟药,屠呦呦担任组长,组员钟裕蓉等人继续提取了余种中药,郎林福和刘菊福做动物筛选,都没有满意结果。
这个时候,屠呦呦提出改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年10月4日,是屠呦呦永生难忘的日子。经过次低沸点实验,她领导的课题组第一次得到了对鼠疟接近%抑制率的青蒿粗提物。这一步,是提取青蒿素的关键,由此打开了青蒿类药物研发的希望之门。没有这一步,也就没有后来的深入工作。
年3月8日,屠呦呦作为北京中药所的代表,在全国“领导小组”主持的南京“中医中药专业组”会议上,介绍了实验取得的突破,报告了青蒿乙醚中性粗提物对鼠疟、猴疟抑制率可达%的结果,立刻引起了全体与会者的 不幸的是,就在当天,屠呦呦的实验室发生大火,许多设备被烧毁。随后,有人指出青蒿提取物有毒。在当时的环境下,屠呦呦背负着巨大压力。为此,她当着领导的面说:“有毒?好!我亲身验毒,后果自负。但条件是,一旦证明此药无毒,临床的事情领导必须立即放行,否则,就过了疟疾发病的季节。”屠呦呦的举动,感动了同事。事实上,试药之后,大家安然无恙。屠呦呦的青蒿素粗提物第一次做了11例临床,医院做了9例,效果都不错。
青蒿素的出现,是中国乃至世界抗疟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之后,本芴醇和复方蒿甲醚等药物的相继问世,把中国的抗疟水平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40多年间,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也从多人扩展到数千人,以“科研接力”,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高速度、高效率和高质量运行。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和一位华裔科学家曾为考证屠呦呦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的贡献专门找过我。‘项目’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确实离不开集体大协作的贡献,但这么高的奖项颁给中国科学家,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毕竟美国也一直在搞抗疟药,而且几十年都没有成功。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赢了他们。”陈剑方自豪地说。
屠呦呦与“项目”
来源:军报记者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