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诊断 > 小兴安岭伊春野生药用植物麦瓶草
小兴安岭伊春野生药用植物麦瓶草
伊春药用植物麦瓶草Silenejenisseensis
麦瓶草,石竹科多年生草本。学名:Silenejenisseensis,别名:银紫胡、旱麦瓶草。其根部可入药,治虚劳发热、盗汗、骨蒸潮热、劳虚热在骨髓。有养阴清热、除骨蒸、凉血明目作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粗壮,木质。茎丛生,直立或近直立,不分枝,无毛,基部常具不育茎。基生叶叶片狭倒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5-13厘米,宽2-7毫米,基部渐狭成长柄状,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近基部具缘毛,余均无毛,中脉明显;茎生叶少数,较小,基部微抱茎。假轮伞状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花梗长4-18毫米,无毛;苞片卵形或披针形,基部微合生,顶端渐尖,边缘膜质,具缘毛;花萼狭钟形,后期微膨大,长8-10(12)毫米,无毛,纵脉绿色,脉端连结,萼齿卵形或卵状三角形,无毛,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被短毛,长约2毫米;花瓣白色或淡绿色,长12-18毫米,爪狭倒披针形,无毛,无明显耳,瓣片叉状2裂达瓣片的中部,裂片狭长圆形;副花冠长椭圆状,细小;雄蕊外露,花丝无毛;花柱外露。蒴果卵形,长6-7毫米,比宿存萼短;种子肾形,长约1毫米,灰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米的草原、草坡、林缘或固定沙丘。干燥向阳山坡。
地理分布
国内: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
国外: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功能与作用
药用根部,治虚劳发热、盗汗、骨蒸潮热、劳虚热在骨髓。有养阴清热、除骨蒸、凉血明目作用。
《内蒙古植物药志第一卷》记载
中药名:旱麦瓶草
蒙药名:希日一苏古恩乃一其黑
别名:麦瓶草、山蚂蚱、山银柴胡
入药部分:根入药。
药材鉴别:性状:根呈圆柱形,直径0.5-1厘米,根头部有小疣状突起,或有茎残基。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有细纵皱纹。体轻,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弱,味微甜。
化学成分:全草含有皂甙、黄酮类化合物、微量生物碱以及蛋白质、淀粉和糖类。
性味功能:中药味甘、苦,性凉。清热凉血,除骨蒸;蒙药味苦、辛,性平。开窍,清肺。
主治:中药治阴虚血热,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盗汗,羸瘦;蒙药治肺热,耳聋,鼻塞症,鼻干,鼻息肉。
用量用法:中药5-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蒙药多配方用。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
《中国民族药志要》记载
藏药:普坡孜:全草治肺结核,疟疾发烧,肠炎,痢疾,月经过多,淋病《藏本草》。
朝药:旱麦瓶草:根治阴虚劳热,久疟,小儿疳疾,肝炎,慢性病低热《朝药录》。
旱麦瓶草:根治结核性发热,盗汗《图朝药》。
采集与加工
春、秋季采收。春季在解冻以后,秋季在霜降以前都可采集。用镐将根刨出后,去掉秧苗,洗去泥土晒干即可。
关于我们本文内容改编自图书中国小兴安岭(伊春)森林资源彩色图鉴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伊春森林产品网整理编辑
白癜风趁早治疗北京市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