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洪涝灾害发生后,如何预防疟疾和登革热人
洪涝灾害发生后,如何预防疟疾和登革热人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7435216282197608&wfr=spider&for=pc
顶端新闻·大河健康报记者曹聪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又称“打摆子”,主要由蚊子传播。
初染疟疾者,在潜伏期的后期,常出现精神疲乏、微微发热、四肢和背部酸痛等,接着就会出现急性发作,首先感到寒冷,全身发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20分钟~30分钟后,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41℃,面色潮红,头痛,四肢和全身酸痛;三四个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患者感到全身轻快,但很疲乏。
这种急性症状发生的间歇时间,与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增殖时间有关,如间日疟和卵形疟,每隔一日发作一次。三日疟每隔二日发作一次。恶性疟疾的症状很严重,如说胡话、烦躁不安或昏睡、抽风,多数病人甚至会在短期内死亡。发了几场疟疾以后,由于红细胞大量破裂,很快会出现贫血症状。长久不治,除了衰弱、消瘦外,脾脏还会肿大(俗称疟母)。
一般来说,人体对疟原虫缺乏有效的抵抗力,得过疟疾的人虽然可获得某种程度的免疫力,但仍可再次感染,儿童、孕妇及非疟疾流行区的人对疟原虫更易感染,此外,抗洪救灾人员易地作业也容易感染疟疾。
人感染疟原虫始于蚊子叮咬,消灭蚊子栖息场所,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就可以减少感染机会,阴暗潮湿的室内、洞穴、杂草、灌木丛等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