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持续巩固消除成果区疾控中心开展
持续巩固消除成果区疾控中心开展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原创王程成青浦疾控
年4月26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上海市自年以来已连续多年没有本地感染疟疾,年在全国率先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评估。年6月我国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求学、旅游等使人口流动频繁,尤其是新冠“乙类乙管”以后,出入境政策逐步放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国家、地区境外归国人员日益增多,境外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土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强化辖区人民群众疟疾防治意识,普及疟疾知识,近日,区疾控中心开展了“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为主题的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
宣传进高校
4月25日下午,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走进上海行政学院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广泛宣传疟疾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感染后症状、预防和治疗、出回国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对来自中缅边境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自身防范,避免因蚊虫叮咬传播疟疾,提高了学生对疟疾防治的重视程度。
讲座进社区
4月28日上午,以联合主题党日为契机,区疾控中心宣讲人员在练塘镇东庄村以观看科普动画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向居民科普疟疾相关知识,让居民对疟疾有了更清楚地认识,树立防蚊防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此次宣传,提高了辖区居民疟疾自我防护意识和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持续巩固做好我市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夯实了基础。
科普时间
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
可致人类疟原虫有5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
二、疟疾有哪些危害?
疟原虫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肝细胞内发育,破坏肝细胞,然后进入血液在红细胞中发育,破坏红细胞,多次发作引起病人肝、脾肿大和贫血。
小孩感染会影响发育,孕妇会引起早产、流产或死胎。
恶性疟患者如诊治不及时,可发展为凶险型疟疾,甚至会危及生命。
三、疟疾有哪些临床症状?
1.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出汗是典型的疟疾临床症状。病人常因寒战而全身发抖,肢体摆动,故有“打摆子”的俗称。
2.发作时可伴有头痛,体温高达40℃以上,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发作多见于午后和傍晚,通常历时6-10小时,然后隔1至2天再发作一次,又称间日疟,三日疟。
3.多次发作后症状会逐渐减轻而变得不典型,仅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诊。
四、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疟疾主要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全球约有40种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其中,中华按蚊在我国最为常见。
此外,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血制品也会感染疟疾。疟疾患者禁止献血。
五、如何预防疟疾?
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
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可采取穿长衫长裤、使用蚊帐、涂抹蚊虫驱避剂等预防措施。
原标题:《谨防输入性疟疾,持续巩固消除成果——区疾控中心开展“4?26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