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由疟疾日想到的潇湘晨报
由疟疾日想到的潇湘晨报
湖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8510
4月25日“世界疟疾日”,4月26日“全国疟疾日”您知道吗?8月20日“世界蚊子日”可能大家就更不知道了。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决定设立4月25日为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MalariaDay),旨在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疟疾的重视,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随后年的4月25日成为了首个世界疟疾日。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今年4月26日是我国的第14个“全国疟疾日”。
“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疟疾的记载。古人认为,疟疾是由于暑气和风邪的轮番侵袭所致。西方人也把疟疾的原因归结在空气上。疟疾的英文——Malaria,瘴气的意思。实际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带有疟原虫的蚊虫叮咬人时将处于感染阶段的疟原虫输入人体,从而使人感染疟原虫引发疟疾。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寒颤、高热,出汗、脾肿大、贫血等症状。俗称的“打摆子”就是指疟疾。疟疾流行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现在仍有20亿人口居住在疟疾的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疟疾至今仍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疾病,每年要造成近百万人的死亡。上世纪30年代,疟疾在我国也是一种几乎遍及全国的传染病。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卫生战线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疟疾在我国得到遏制。从年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正在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但是当下国际交流频繁,交通物流高度发达使得疟疾输入风险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加大。因此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就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旨在强调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我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巨大。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气候带。南部紧邻东南亚疟疾流行区。尽管疟疾在我国即将消除但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劳务输出和公干的人员逐年增多,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重大挑战,控制输入性疟疾已成为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重要工作。
也许大家还不知道在人类与疟疾的战争中,已经产生过5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包括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他们为人类战胜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5人中有两个获得诺奖的成果与蚊虫有关。一个是年获得诺奖的罗纳德·罗斯爵士,另一个是年获得诺奖的保罗·穆勒博士。
罗纳德·罗斯爵士,因证实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即发现疟疾是由于被蚊虫叮咬感染所得,而非“暑气”“邪气”“瘴气”,获得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8月20日就是为纪念罗斯爵士在这一天发现疟疾是由蚊虫传播而设立的,以提醒人们控制蚊虫叮咬是疟疾防控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与罗斯共同研究疟疾媒介的保罗·穆勒博士因发明蚊帐,获得诺奖的提名。年科学家保罗·穆勒因发明DDT这种可以有效杀灭蚊虫等昆虫的杀虫剂的获得年的诺贝尔奖。罗斯爵士的研究让我们知道,远离蚊子的叮咬是最直接、有效的避免得疟疾的办法。曼森发明的蚊帐使我们可以在睡觉时有效躲避蚊虫叮咬。保罗·穆勒的DDT让我们可以用化学杀虫剂这种方便快捷的手段消除居家环境中的蚊虫,从而避免被叮咬。
随着对蚊虫等化学防治措施的广泛使用,蚊虫对DDT产生的抗药性,直接影响了防制的效果。另外DDT等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使得人类在消除蚊虫危害、保护自身的同时还要顾忌杀虫剂对其他生物、对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环境及人类子孙后代的影响。这就使得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防制疟疾、蚊虫的方法,与疟疾的斗争不能结束,和蚊虫的战斗还要继续。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疟疾依然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疟疾,现有的救治药物多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截至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疟疾疫苗,因此在疟疾的防控中,对蚊虫的防制就显得至关重要。以蚊虫为媒介的虫媒传染病每年造成十亿多人感染,一百多万人的死亡。这类疾病估计占在全部传染病的17%。其中疟疾是致死率最高的。另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由蚊子传播的另一种虫媒传染病——登革热,发病数量在过去50年间增加了30倍。这也需要我们通过对蚊虫的控制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回顾这几年的疟疾日,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当年的世界疟疾日的主题定为“小小叮咬,大危害”。在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公布的防治疟疾的五条措施中,其中有四条涉及媒介蚊虫的控制。足以见得蚊虫在控制疟疾传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意义。
因此在年疟疾日到来之前,我们为巩固我国消除疟疾的成果,继续维持我国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状态,提醒大家注意:小小的蚊子可能威胁大的健康,以蚊虫为代表的病媒生物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隐患。远离蚊虫等病媒生物的危害依然是防治以疟疾为代表的多种传染病的有效方式。正如从去年开始直到今天还在全球肆孼的新冠肺炎,尽管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确定它从哪里来,但中国的抗击新冠的成功经验证实有效隔离、及时消杀是我们阻断它传播、流行的有效手段。细菌、病毒、蚊、蝇、蚤、鼠等这些小小生物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就一直伴随我们,困扰我们,威胁我们,遗憾的是,多少年来我们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就是不以为然。而这些小东西往往不请自来,屡灭不绝,这使我们在很多时候无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疏忽了它们与我们的“亲密”关系。曾记否,当年强大的东罗马帝国由于鼠疫而衰落;中世纪鼠疫在欧洲此起彼伏流行长达三百多年,直接影响了人类前进的脚步。讲到这里,使我不禁联想十九世纪初流行我国东北的鼠疫,由于在对这次疫情中,有效的灭鼠、消毒、隔离、火化等手段让我们有效的控制了疫情,挽救了无数生命,为世界防控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成功经验,同时也让我们成就了一个伟大的防疫先驱——伍连德博士。这场中国抗击新冠的胜利再次证实了这一点。切断传播途径是我们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消毒、杀虫、灭鼠正是切断传播途径的直接手段。让我们继续努力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来源: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防控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