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干货对抗拖延症真正有效的方法
干货对抗拖延症真正有效的方法
干货|对抗拖延症真正有效的方法
你有拖延症吗?
我有,而且很严重。
不只是我饱受其苦,我身边的同事也不知道多少次因为我没有按时交稿,被逼得极其抓狂。
那我为什么没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呢?
因为我有拖延症啊!
顺手就把要解决这问题这件事也一起拖延了呗。
但现在我下定决心要直面这个问题了,不然很可能被同事殴打致死,或者因为总是不赚钱饿死,总之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能再拖了。
但幸好,我只是拖延,不是啥都没干,在拖延的过程中,我还是搜集了很多关于拖延症的好玩的东西,以及对付它的各式方法,关键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的确使用一些方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自己的拖延症问题。(说百分百是吹牛,但有了60%的紧张,我就可以毫无愧色地来跟你吹这个牛了。)
更有意思的是,我居然还发现了一些拖延症带来的好处,那么请允许我用这篇文章,来讲讲我自我治疗的心得。
1、拖延症的受害人群遍布全宇宙。
2、亲测有效的拖延症治疗办法!
3、拖延症的好处。
拖延症的受害人群遍布全宇宙
如果一个人得了一种什么病,大概率来说,他不会是唯一的患者,一定有人“同病相怜”。
所以我会先看看,谁还同样有拖延症,哪怕自己还没好,看到病友们也在受苦,至少觉得不孤独,搞不好还有人已经提前找到了一些治病良方,那我岂不是坐享其成就好?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得下巴都掉。
拖延症的受害者实在是太多了,简直遍布全宇宙。
比如我,比如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再比如卡尔·马克思先生,啊对,就是《资本论》和《共产主义宣言》的那个作者,马克思先生,我们都知道他如何刻苦写作,以至于把人家大英图书馆的地板都磨出了脚印子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是假的)。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马克思也是拖延症的受害者,而且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患有的是重度拖延症,在《德意志的冬天》里,马克思自己说:
“我会把每份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等分为十份,前九份用来愉快地玩耍,当最后一份时间微笑到来的时候,我会把这一份时间等分为十份,前九份用来忧心忡忡地玩耍,直到最后一份时间呼啸而来,眼前咣当一黑。”
是不是觉得这个课本上一脸严肃的大胡子革命导师,突然可爱了起来?
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是拖延症患者里的佼佼者,他虽然非常有才华,可以同时涉足建筑,解剖,艺术,工程,数学这么多领域,但他真的非常拖延,你猜他一辈子画了多少幅画?一共还不到20幅。是啊,光是《最后的晚餐》他就画了了三年,《蒙娜丽莎》画了四年(也有说12年的),直到他去世,手里还有五六幅画没有画完,这既是天才的遗憾,更是我们这些后人的遗憾。
所以你看,就连这么厉害的人物,也逃不过拖延症的魔爪,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也没什么好心里不平衡的了。
甚至不止是人类有拖延症,妖怪也有。
看过《西游记》吧?唐僧被妖怪抓住了那么多次,明明可以直接煮来吃就能延年益寿,结果妖怪偏不!一定要拖着,有时候是日子不好,有时候是要请朋友一起分享,虽说这里有主角光环的因素,但确实是妖怪自己不争气,能干脆利落地吃,偏要拖延症发作,等着猴子和他搬来的救兵杀过来,挨顿打。以至于让你怀疑唐僧是不是佛祖放出来的倒勾,在钓鱼执法。
而且全宇宙的反派都这个德行,好人都被你抓住捆结实准备浸猪笼淹死了,偏要叽叽歪歪说一大堆,不管是小丑还是灭霸,其实打败他们的都不是主角,而是可怕的拖延症。
所以我才说拖延症的受害人群其实遍布全宇宙。
你会不会突然觉得自己好受了一些?
当然,仅仅知道受害者分布面积巨大,人数众多,并不能解决我们实际的问题,我们毕竟是要让自己变得不再拖延,能够更高效地处理事情,掌控生活的不是吗?
那你就来听听,我是怎么对付拖延症的。
亲测有效的拖延症治疗办法
市面上关于对付拖延症的方法很多,比如降低预期啦,番茄工作法啦,交钱找人监督自己啦,总是我数了一下,将近十来种方法,都说能有效地对抗拖延症。
不怕你笑话,我一种一种都试过,但最后发现对我有效的,是这么三种,正好对应我治疗拖延症的三个阶段。
第一方法叫“结构性拖延”。
意思就是不要浪费你拖延的时间,反正只是不想干那件你最应该干的事,不如把用来追剧、打游戏的时间,干一些其他对你有帮助和益处的事情,比如你不想写报告,那能不能把家里的地板拖了,房间打扫打扫呢?反正早晚都是要做的嘛,干脆就用拖延的这个过程做掉算了。
这个方法来自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约翰·佩里教授,他发现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创造性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这个群体里,产生拖延症患者的比例非常高。那就可以试着用简单的机械性方式,来替代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比如在复习考试的时候,如果你不想花脑子去记,那就干脆抄写讲义,这样也能保证你复习到了重点,总好过到最后什么什么都没干吧?
我在第一个阶段也用了这种方式,不过我干的不是机械性劳动,而是选择用拖延的时间来看书,这样虽然拖延了要做的工作,但毕竟看完了不少好书。
不过这个方法有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依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拖延症的问题,不是说你拖延了,看书了,稿子就不用写了,你最后还是要加班加点,通宵达旦的在deadline之前交出东西来,既费电还费头发。
所以我只用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换了另一个方式。
用“蔡加尼克效应”来对付自己。
你别被这个拗口的名字吓到,所谓蔡加尼克效应说起来也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未完待续”。
什么意思呢?
有一个叫布尔玛·蔡加尼克的立陶宛心理学家,有一次在餐馆里点菜的时候,发现有个服务生非常厉害,客人点了很多菜,他不用纸笔就能直接脑子记下来,而且准确无误。但等到这些菜上齐之后,你再去问这个服务员,他就想不起来刚才客人都点过什么了。
这个现象引起了蔡加尼克的兴趣,她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那个服务生之所以能记得那么清楚,恰恰是因为这些任务还没有被完成,处于一种“未完待续”的状态,因此更容易让人记住,而一旦一件事情被完成了,那么很快就会被从脑海里划掉。
那些未完成的工作比已经完成的工作记得更牢,这种现象就叫蔡加尼克效应。
如果按照文艺青年的说法,这不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吗?
也有些人说,这解释了为什么初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甚至会记一辈子,就是因为初恋大都不成功,永远处于未完待续的状态。
还有人说,“抖音”也是应用了蔡加尼克效应,上传的视频都很短,配乐又很洗脑,但是却不会完全播放完整,这就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你不但会忍不住多看几遍,还会因此对视频内容记忆深刻。
(我个人觉得纯属胡说八道,你不信问问自己,看过那么多短视频,你现在还能立刻回想起来几段?)
但说了这么多,我们又不是研究心理学,还是得知道蔡加尼克效应怎么帮我们对付拖延症不是吗?
我从一个作家那边学到了一招,跟你分享。
他也有拖延症,但他对付自己的办法是,一个话题,或者一篇文章,明明可以今天写完,却故意留个尾巴,放到明天再写。
你说,等一下,这不是更严重的拖延症吗?
不是的。
首先他留下的这个“尾巴”非常短,有时候甚至只有文章最后的一句话,或者几个字。但就是硬生生掐断,空着不写,第二天上来的时候,就直接从昨天掐断的地方开始,几分钟之内完成昨天的文章。
这个时候他不但可以在自己的任务列表里勾掉一项工作,而且已经坐在了书桌前,开始在电脑上打字了,接下去写点别的东西就容易很多了,不会拖着无法开始了。
你看,这就是利用了蔡加尼克效应,未完待续的尾巴,让你立刻进入第二天的工作状态。
这确实是个很天才的办法。
也是我后来经常使用的,大大提高了写作的效率。
而最后一招,也是目前为止我用下来最最最有效的一招,叫做——“动动小手指”。
这是我从一个美国的专栏作家斯科特·亚当斯那里学来的。
我们的拖延不止是体现在不想动手做事上,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情况你可能也有过,叫做“沙发锁定”状态,或者是“被床封印”状态。
明明应该要站起来做一些有用的事,但却就是瘫在沙发上,躺在床上不想动,你的大脑怎么命令自己的身体都没用,有点像传说中的“鬼压床”,但更恐怖的是,“鬼压床”你可能还没有特别清醒的意识,而在这种“沙发锁定”状态下,你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却完全没办法强迫自己的身体开始行动。
我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这样的“锁定”时刻,都未必是在沙发上,也有在书桌前,车子里,或者就是坐在咖啡馆里。如果真的要计算我被“锁定”状态耗去了多少时间,可能足够我在太平洋里游一个来回了。
我一直以为这是个绝症,没得治,只能等死了。
但没想到,却被一个特别小的动作给治好了,这个动作就是“动一动你的小手指”。
斯科特·亚当斯是这么说的,你要停止想象你需要做的所有事情,转而开始想象你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做到的最不起眼的事情。比如,动动你的小拇指。
我读过这段的时候,一度觉得他在扯淡,但有一次被锁定在沙发上的时候,我想起这条建议,试着动了一下右手的小拇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就像亚当斯说的,10秒之内,我就能摆脱锁定状态,从沙发上起身干自己要做的事情了。
亚当斯的解释是,“锁定”状态是一种失去控制的状态,既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也感觉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而这个时候,你要用一个最小的动作告诉自己,我恢复了对身体的控制,找回掌控感。而不管一个人多么沮丧,多么疲惫,动一下小拇指总是可以做到的。
不要试图去做自己做不到的,而要做你能够做到的,接着循序渐进,你的能力才会有提高。
并且这个“动动小拇指”策略,不止适用于“沙发锁定”状态,也适用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比如亚当斯拿自己举例。
年的时候,亚当斯打算放弃自己那份没有前途的工作,转行当一个漫画家。可问题在于,那个时候他根本不知道怎么成为一个漫画家,那他面对的就是一片前途未卜的巨大虚无感,到底从哪里入手呢?他也不知道。
于是他就开始按照前面说的,从做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开始,来让自己拥有掌控感。他跑到当地的美术商店去买了一些纸和笔回来,然后用笔在纸上随便涂鸦了几笔。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他那天一整天为了成为一个漫画家,干的全部的事情。他既没有列一个详细的计划,也没有说,我先从一幅素描开始创作。他只是买了纸和笔随便涂一涂而已。
接下来他又开始做一件事情,叫做把闹钟调快半小时,这样他早上就可以悠闲的喝喝咖啡,画画漫画,甚至成为了每天早上的习惯。
那这些习惯他坚持了多久呢?答案可能让你很惊讶,他坚持了整整一年,一直到年的时候,亚当斯才开始正式创作漫画,然后他越画越多,《呆伯特》系列漫画逐渐开始走红了。
亚当斯说,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都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不断努力,积少成多,最终才能取得丰厚的结果,但首先你要找出你能采取的最简单的措施,然后按照这个措施去做,完成了之后再继续做下一个,不要在脑子里面考虑整个计划,因为你的大脑会不堪重负的,那种巨大虚无的感觉会把你压垮的,你就是被这种感觉锁定在沙发上,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干什么的。你只需要做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事情,然后一点一点的向前拱,你就会发现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水到渠成了。所以这个被称之为叫“动一动小拇指”的策略,我用了,并且亲测有效,所以必须强烈的推荐给你。
所以这就是三条我使用下来好用的对付拖延症的办法,用“结构性拖延”来做些别的有用的事,用“未完待续”来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动动小手指”可以帮你找回对自己的掌控感,积少成多,对抗拖延症。
但说了这么多,拖延症一定是个坏东西吗?
其实未必。
我们就来看看拖延症能给我们那些意向不到的好处。
拖延症的好处
你可能会觉得,既然拖延症都是病了,怎么还会有好处呢?
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坏的东西,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真要说病症,有一种叫“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遗传性疾病,会引发血栓,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但有意思的是,这种病居然在人类的演化中保留下来了,要知道如果是绝对有害处的疾病,那恐怕得了的人早就死绝了,为什么这种病居然会一代代遗传下来,直到今天呢?在现代的医学研究中发现,那些患有有镰刀型贫血症的人,如果得了疟疾,死亡率会比一般人降低90%。要知道在人类知道怎么对付疟疾之前,疟疾致死的概率可是要高很多的,而你有了这种基因,存活下来的机会相应的也就大了很多,因为你只要不剧烈运动,镰刀型贫血症发作的概率就很低,这反而是一个巨大的生存优势。
更何况,“拖延症”本身并不是什么真的疾病,只是我们这么叫起来比较好玩。
包括我看到有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拖延症”的合理性,用了一个“双曲贴现”模型,但我这里就不解释的那么详细了,容易看了头晕。
简单来说,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我们要做的某件事,是自己不喜欢的,比如做作业啦,交稿子啦,如果让你吃饭、喝酒、打游戏、追剧,那正常人谁会拖延?
换一个模型来说,就是你拖延的事情是你不那么喜欢做的,好比要付钱,你喜欢做的事是很爽的,就像收钱,那么人肯定都是更喜欢收钱,不喜欢付钱的,因此你会情不自禁地把收钱的时间提前,把付钱的时间推后。换句话说,这是为了让你爽,拖延着你开心!
而从效率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解释拖延症的,就是通常我们在Deadline临近的时候,效率是最高的,这符合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目的。有一个叫《你有拖延症吗?》的TED演讲,演讲者是一个专门研究拖延症的拖延症患者,叫TimUrban,他打了一个更叫形象的比方,他说那些不拖延的人,在大脑中如同有一位掌舵的控制者,是非常理性的决策人。
而拖延症患者,在理性的决策人边上还有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只关心即时满足,所以经常给这个理性决策人捣乱,只有一种叫做PanicMonster的怪物,才能降服这只猴子。
他的这个说法比起刚才的经济学解释来说,更形象,他的演讲也很逗,建议你有空看一下。
不过更逗的是,Tim把那些从不拖延的人,称之为“提前症患者”,你看如果拖延是一种病,那么从不拖延从另一角度来说,也可以看做是不正常的疾病,咱们谁都别瞧不起谁。
而且Tim还说到一点,就是相比提前症患者,拖延症患者更有创造力。这也不能说是在为拖延症群体开脱,据说写《滕王阁序》,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那个王勃,也是个拖延症,他是直到被逼着不得不动笔,才搜肠刮肚地落笔写下了这个千古名篇。我们虽然没有王勃的才气,但确实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来激发出大脑更大的活力和创造性,拖到必须交稿的时候,这种刺激会最大化。有个作家说,他之所以能写出好作品,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如果不交稿,就找上门砸烂他狗头的编辑,你看这个刺激多大。
就我的经验来说,如果有的事情你提前就做好了,那么也会有完美主义的怪物跳出来按着你的头,逼你一遍遍修改,最后还是在deadline之前交出去,你反而会觉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不如晚点开始做。
所以拖延症是真的有好处的,首先能让你很爽很快乐,同时也能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说了这么说,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拖延症呢?
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当做一种我们与生俱来的属性,学会跟它共处,有的人长得很高,有的人个子矮小,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属性,我们要做的不是抗拒它,而是如何利用好它。
Procrastination这个词的本意就是“推迟到明天”
我们做资料搜索的同事,给这篇内容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标题叫:
YesterdayYouSaidTomorrow!
——昨天你说好今天做的!
那么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你也不用再因为拖延症过分自责,同时有了对抗它的一些具体方案,那么你就可以像另一句广告语一样:JustDoit!
马徐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