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迎难而上年蛋白组研究连发75篇
迎难而上年蛋白组研究连发75篇
景杰学术
报道
近年来蛋白质组技术应用取得飞速发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风起云涌,层出不穷。
仅年,国际顶级期刊Cell,Nature累计发表75篇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修饰组学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医学、与农业科学领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景杰生物学术团队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以飨读者。由于文章较多,如有错误,还请及时向我们反馈,方便我们进一步勘误纠正。
新冠及病毒学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蛋白互作网络图揭示药物作用靶点年4月30日,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NevanKrogan教授领衔的合作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题为“ASARS-CoV-2proteininteractionmaprevealstargetsfordrugrepurposing”的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新冠病毒蛋白与人类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利用亲和纯化质谱(AP-MS),鉴定了种高度可信的新冠病毒-人类蛋白相互作用(PPI),其中有69种可通过已有的药物进行靶向针对。以宿主为导向的干预可作为一种抗病毒策略,能够克服耐药性等相关问题,并为新冠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点击阅读)巨病毒感染初期的结构和蛋白质组学表征年5月8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KristinN.Parent团队,在Cell发表“StructuralandProteomicCharacterizationoftheInitiationofGiantVirusInfection”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巨病毒感染初期释放的特定蛋白质特征。研究人员用cryo-EM、cryo-ET和SEM表征巨病毒感染中间产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衣壳在感染过程中释放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证实,低pH和高温条件完全打开星门,促进病毒基因组的释放。新冠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治疗靶标年5月14日,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医学病毒研究所ChristianMünch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题为“ProteomicsofSARS-CoV-2-infectedhostcellsrevealstherapytargets”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通过蛋白质组以及翻译组等技术对病毒感染不同时间点的样本进行研究。分析表明SARS-CoV-2病毒感染重塑了宿主细胞多种核心调控通路像翻译、剪接、碳代谢和核酸代谢等,针对这些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可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复制,为新冠临床治疗方案的开发提供新思路。(点击阅读)新冠肺炎患者血清的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表征年5月27日,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医院陈海啸团队等合作在Cell上发表题为“ProteomicandMetabolomicCharacterizationofCOVID-19PatientSera”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运用TMT标记的蛋白质组定量技术和代谢组技术,对99份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清样本进行系统检测,发现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种独特的分子变化,并找到了一系列生物标志物,有望为预测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提供指导。(点击阅读)新冠病毒感染的磷酸化修饰组学全景年6月28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NevanJ.Krogan等团队合作在Cell主刊发表题为“TheGlobalPhosphorylationLandscapeofSARS-CoV-2Infection”的最新文章。研究使用新冠病毒SARS-CoV-2侵染VeroE6细胞为模型,运用磷酸化修饰组学技术,系统解析了新冠病毒侵染细胞后导致的系统性磷酸化修饰改变(鉴定到4,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和3,个蛋白质),结果表明磷酸化修饰在迅速侵染过程中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并发现了新的针对异常磷酸化通路的潜在候选药物。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与骨髓细胞室失调密切相关年8月5日,德国COVID-19组学倡议联盟(DeCOI)在Cell期刊发表题为“SevereCOVID-19IsMarkedbyaDysregulatedMyeloidCellCompartment”的研究,研究人员运用单细胞RNA-Seq技术和全血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针对来自个体的个样本,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重症与轻症患者,随时间变化的免疫细胞组成和活性变化。结果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的系统免疫反应,并且发现新冠重症与骨髓细胞室失调密切相关。Dantu血型中红细胞张力改变可预防严重疟疾疟疾对人类基因组产生了重大影响,镰状细胞等基因特性能够对疟疾起到非常大的保护作用,而截至目前这种保护机制仍然未知。年9月16日,英国剑桥大学JulianC.Rayner团队在Nature发表“RedbloodcelltensionprotectsagainstseveremalariaintheDantubloodgroup”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运用TMT蛋白质组定量技术,揭示了Dantu血型中红细胞表面蛋白质组差异,导致其红细胞张力改变,从而抑制了恶性疟原虫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能力。新冠病毒感染的恒河猴的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机制年10月9日,Cell发表了哈佛医学院DanH.Barouch教授团队题为“VascularDiseaseandThrombosisinSARS-CoV-2-InfectedRhesusMacaques”的文章。为了揭示SARS-CoV-2感染导致炎症和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人员运用恒河猴动物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并对血清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和血栓形成途径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诱导了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为COVID-19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整合多组学研究表征轻度和中度新冠肺炎患者之间的急剧转变年10月28日,美国华盛顿大学JamesR.Heath与JasonD.Goldman团队在Cell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ResolvesaSharpDisease-StateShiftbetweenMildandModerateCOVID-19”的文章。研究人员对来自名COVID-19患者(代表了疾病严重程度的各个级别)的个血浆样本(采集自确诊后的第一周),系统整合其临床症状、免疫细胞、血浆蛋白组与代谢组学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了免疫系统的协同作用,并且主要的免疫变化发生在轻度和中度感染之间,中度和重度病例皆表现为炎症和血液营养急剧下降,新的免疫细胞亚群出现在中度病例中,并随病情加重而增加。表明中度症状患者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干预目标。蛋白质组学年终盘点正在进行!更多精彩盘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