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读书贫穷的本质拟论

读书贫穷的本质拟论



《贫穷的本质》拟论——“再好好想想”

贫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好像与生俱来,甚至早于富有。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决定贫穷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是人本身还是环境使然?我们又该怎么脱离贫穷?

《贫穷的本质》一

文│答辉所问撰编写(部分内容源于借鉴)

?有点长,记得备好点心喔?

或许我们从没想过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我们从没脱离贫穷,而我们为什么无法摆脱呢。观以《贫穷的本质》而言,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EstherDuflo)的伟大之处不言而喻。

我们是被贫穷限制的苍蝇,只知道轰鸣,而无法脱离,必须得到外力的援助。

而恰好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EstherDuflo)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就想要去探究贫穷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使贫穷的人脱离贫穷。

《贫穷的本质》首章“再好好想想”中,带着如何让贫穷之人脱离贫穷的问题展开了实验与论证,总的来说,在首章中,有以萨克斯和伊斯特利为主的两个观点。

萨克斯和伊斯特利都是经济学家,他们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一个经济问题的回答,即一个国家是否会陷入贫穷。

萨克斯的观点是,由于地理位置不佳或运气不好,有些国家陷入了贫穷,而且常常会变得越来越穷。也就是说萨克斯将一个区域或者国家的贫穷的原因归咎到环境的因素上。

即如果该区域或者国家处于一个恶劣环境下,再多的援助也只是徒劳,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而如果该区域或者国家并没有处于一个恶劣环境中的话,他们的贫穷只是暂时的,援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他们终会自行脱离贫穷。在《贫穷的本质》第一章中有两个实验数据曲线,一条“S”形曲线和一条“L”形曲线。而这两条曲线又好像都佐证了萨克斯的观点。

S形曲线是“贫穷陷阱”的来源;从对角线上来看,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

对于处于“贫穷陷阱”地带的穷人来说,将来的收入低于今天的收入:曲线低于对角线。这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地带的人会变得越来越穷,最终会在一个点陷入贫穷。

对于那些起点在“贫穷陷阱”地带以外的人来说,明天的收入会高于今天的收入: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富。“L”形曲线有点像“S”形曲线的右半部分,但它的左端没那么平坦。

这条曲线一开始上升得很快,然后慢慢放缓。此图表明,世界上不存在“贫穷陷阱”,因为最穷的人也能挣到比他们原来的收入更多的钱,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富,直到他们的收入停止增长为止。这里所体现的收入或许不是很高,但却暗示着,我们几乎没有必要帮助穷人了。在这个世界上,一次性的施舍并不能永久地提高一个人的收入,最多也只能让他们前进得更快一些,并不能改变他们最终前进的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S”形曲线表明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而“L”形曲线表明不管有没有援助穷人最终都会越来越富有,援助就好像催化剂一样,只是加快了穷人变富的速度,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发展方向。如此看来,好似没有必要援助贫穷的人。

虽然如此,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依然没有放弃对于是否应该援助贫穷之人的这种做法。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觉得,“我们能够将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这可能无法在明天就实现,但一定会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将来实现。不过。靠惰性思维是无法实现这个梦想的。我们希望你能明白,我们一步步耐心的研究,不仅仅是抗击贫穷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使世界变成一个更有意义的地方。”

诚然,援助以后或许有不同的结果,书中写到“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那么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依然在做援助之事?

再好好想想,正如“再好好想想”中我们可以从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的笔中发现,援助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事。从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援助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捐款,也可以送物资(生活用品等等)可以投资(教育或者带动经济发展)。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认为,援助最后的效果不一而论,原因可能在于援助的方式。

而确定援助的方式之前更应该清楚贫穷的人到底为什么贫穷。文中开篇即讲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

传单分两种,第一种传单内容为“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万儿童;在赞比亚,自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1/3)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第二种传单内容为“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两份传单内容不一样,前者是直接讲述了马拉维和赞比亚地区的一个宏观状态,如粮食紧缺严重干旱等,后者则很有针对性的讲出罗西娅的生活非常艰难,没有吃的也无法接受教育。对于在看完两种传单内容后的捐款情况,前者捐款低于后者很多。对于这种情况分析其实很好理解,前者捐款者对于这种地区或者国家的宏观贫穷和全球性问题时是感到无能为力的,而相反对于一个小姑娘的困境,后者更明白她需要的是钱,而且对于一个人来说,他们更有能力一些。

除此之外,文中后面还有一些关于援助的讲述,比如消毒蚊帐的问题,援助蚊帐很可能出现扰乱市场或者让受助者不珍惜等问题。如此,援助的方式就显得很局限了许多。

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表明,不同的人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援助时,往往会有很多影响,而重要的应该是让他们认识到消毒蚊帐的重要性。这就很明确了,在如果免费得到蚊帐以后他们可能会不珍惜和如果优惠价卖又会扰乱市场以及他们不愿出钱买的等情况下,其实援助的方式很明确,第一肯定是需要援助蚊帐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要让他们知道蚊帐的重要性,相当于是思想上的援助。

总的来说,从《贫穷的本质》首章中,我们不难发现贫穷往往可大致划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物质上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思想上的。

对于贫穷的两方面来说,物质是基本的,因为如果连物质上的需求都没有解决的话,那贫穷下的人又怎么活下去呢,若人已逝,援何用焉?

而思想上面的贫穷是更为重要的,往往在看待造成贫穷的原因的时候,接受过教育的人更能明白贫穷的原因何在以及该如何走出贫穷,在思想上贫穷的人就像是二维世界中的人永远也想不到三维世界一样,不能怪他们思想懒惰,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其中。

没接受教育的人怎么知道消毒蚊帐的重要呢,比起叫他们用10美元买一个蚊帐或许他们更愿意买一点食物和生活用品,而他们也不会知道有了消毒蚊帐就可以预防很多疟疾,就不会有那么高的死亡率了。

我想,援助的方法与怎么援助不管怎么来说都应该先满足物质方面,毕竟要人还活着才有后面的发展,满足物质之后再进行思想上的普及,两者同时也是可以的,但物质上的援助是必要的。就拿文中说道非洲因疟疾一年的死亡人数高达万,而在对他们进行援助的时候就要从物质和思想一起施以援手。

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这些防御措施的重要性之后再给予消毒蚊帐或许效果会好一点。

最后不管怎么说,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的确在不断的去发现实验和讨论研究贫穷的本质和怎么让贫穷的人不再贫穷。再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的这一过程中,援助是不可或缺的。

未完待续

今日份的分享就到底结束啦!

想看更多(读书

感悟

游记

美食

观影)内容

别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2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