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全国疟疾日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
全国疟疾日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
今年4月26日是第13个“全国疟疾日”。当前,全国新冠肺炎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年是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年,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为促进社会和公众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提高防控输入性疟疾意识,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确定为“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入再传播”。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感染疟疾后的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重症疟疾还会引起脑、肝、肾等脏器损害,甚至死亡。疟疾患者的潜伏期因疟原虫种类不同而长短不一,恶性疟平均为12天,间日疟平均为14天,最长可达12个月以上。预防疟疾的措施
1、疟疾通过蚊子叮咬及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2、使用抗疟药预防疟疾。可以采取药物预防措施,抑制疟疾的血液感染期,以防罹患疟疾。
疟疾的流行地区有哪些?
因按蚊喜热喜湿,因此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高疟区。在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天津市非疟疾流行区域,无本地感染病例的出现,故疫区旅行史或出差归来人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引起特别的注意。
疟疾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人群对疟疾普遍易感,感染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疟疾之间亦无交叉免疫性。一般非流行区来的外来人员常较易感染,且症状较重,儿童、孕妇、旅游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对本地流行的疟原虫免疫力较差,故是易患疟疾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疟疾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和公众的疟疾防控意识,我们提出以下专业建议:
面向所有人群
1.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
2.疟疾是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的。
3.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
4.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面向出入境人员
1.应注意自我防护意识和提高防护能力,谨防境外感染疟疾。
2.出国务工、经商、旅游等人员,应事先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形势,在当地疟疾流行季节应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3.到疟疾肆虐地区之前应该先做好防疫措施,例如请医师开立奎宁类药物服用预防。
4.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年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1.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和出汗。
2.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4.派驻疟疾流行区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指导团组做好疟疾防护,并及时诊治可能的疟疾患者。
5.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医务人员应注意输入性新冠肺炎和输入性疟疾的鉴别诊断,对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
7.疟疾患者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