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深圳被世界瞩目未来,即将发生大变

深圳被世界瞩目未来,即将发生大变



图/阿澔By达叔

近日深圳被世界卫生组织点名表扬了↓↓↓年2月29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发布其中深圳成为唯一城市案例被写入考察报告

报告指出

面对这场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其中还将深圳三阶段疫情防控策略作为了经典案例

除此之外

日前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国家五部委

还联合印发了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其中方案明确提出

"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

此次国家五部委方案的下发

意味着深圳已经成为

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而这也是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首次写入国家公开发布的文件

而且在这次疫情期间很多省市也因为助力抗疫而上了热搜尤其是深圳的“科技”助力更直接被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点名称赞优秀、自律、高效科学之都、创新之城深圳真的是实至名归但也许会有人会发出疑问中国城市那么多,凭什么就是深圳?其实,只要你对深圳了解多一些你就会发现:深圳,实至名归!

三十多年前

深圳也曾疟疾成灾

我们都知道深圳在这次抗疫中的“黑科技“有多高能无人机喊话扫码,机器人巡逻测体温智能头盔自动测温,还能记录人员身份......但是或许你不知道深圳几十年前也曾历过一种叫疟疾的急性传染病“六月谷子满,北寒鬼上床。十人九个疟,无人送药汤。”这首上世纪50年代的广东民谣就唱出了当时疟疾的猖獗那个疟疾猖獗的年代相信老一辈深圳人应该还记忆尤深吧80年代这种病曾肆虐深圳

年全年发病总数高达例

疟疾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全球每年有2-3亿人感染疟疾,导致近50万人死亡,主要发生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而历史上,深圳就曾是疟疾高发区。

解放初期,宝安县(深圳市的前身)疟疾流行严重,年的发病率达到历史最高点(.8/10万),全县共发现1.4万多例疟疾,平均每个人就有8人中招。

不过据文献记载,年以后,广东本地感染的恶性疟得到了有效控制。

图: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但是到了80年代初,深圳市疟疾疫情又暴发!

据记载,-年,深圳相继出现输入继发疫点个,占同期全省疫点总数的79.1%,流行区连绵成片,波及20多万人口。(数据来源:我国流动人口的疟疾概况)

当时晚上随手一抓,就能抓到三五只蚊子,现在的国贸周边,当时是一大片西洋菜地,每天在那里捞出的孑孓(蚊子的幼虫)就有5斤多。

——钟健明(83岁)原深圳市防疫站(深圳市疾控中心前身)医师年,深圳的疟疾发病人数占了当时广东省大陆(不含海南)的60%。年,更是到了一个高峰,全年发病总数高达例,比年的7例增加了一千多倍,而且病例主要分布在生产建设较快的特区管理线两侧。图: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什么疫情又严重了?

因为大量人口流动、外地传染源输入

自建设特区后,深圳就一直是流动人口集散频繁的地区之一,年深圳市流动人口就有万。

而且在特区成立之初,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深圳,其中部分还是来自疟疾高度流行区,他们身上带着疟原虫。

当时深圳生活条件也很恶劣,到处都是工地、水塘、山边,蚊子大量滋生。

深圳的蚊子也号称“个头大、毒性大,本领大”,大家居住和防蚊条件差,防疟力量薄弱,这也就加剧了疟疾的传播流行。

图: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据记载,~年14年上报的疟疾病例例,其中外来流动人口例,占全市病例的67.33%;常住和暂住居民例,占全市病例的32.67%。

由此可见,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数远多于常、暂住居民数。(数据来源:深圳市~年疟疾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

△年的深圳火车站

而且疟疾不仅严重威胁市民与外来建设者的健康,还阻碍了深圳特区经济建设的进程,甚至那时正在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也暴发了疟疾疫情。当时核电站的1号反应堆刚启动土建,外地工人来了以后就感染上了,大部分都趴下了,全是“打摆子”,整个工程也被迫“趴窝”。△大亚湾核电站土建图:新华社深圳抗疫:要特区,不要疫区

那时深圳人抗疟曾用人体诱蚊

深圳疟情严峻,国家卫生部也于年向全国通报了深圳的疟疾暴发情况,要求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发展。

然而当时深圳全市只有20个懂“抗疟”的人(3名分管寄生虫的专业人员+17名基层防疫医生),可他们要管的地方却有多平方公里辣么大!

△上世纪80年代,工作人员开展抗疟工作

但是面对汹汹疫情,深圳从不退缩,深圳人更不会投降。

01、召开会议:“要特区,不要疫区!”

年7月,深圳市政府紧急应对,召开疟疾防控工作会议,喊出“要特区,不要疫区”的口号,提出“一年控制,三年基本消灭疟疾”的口号。

随后《关于外来民工的疟疾防治工作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也迅速出台。

02、查找媒介:工作人员直接用人体诱蚊

疟疾是由蚊虫传播,所以第一步必须搞清楚“凶手”(媒介)究竟是哪些蚊子,专业上这叫蚊媒鉴定。

但是怎么抓住蚊子来检测呢?

原来蚊子找吃的不是用眼,而是靠“捕捉”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发的汗和热量,所以“人味儿”才是它们的至爱。

而为了能消灭它,深圳人也是使出了各种“野路子”:到牛房、人房去捕蚊,用雪白的人体来诱蚊……

“为了抓蚊子鉴定,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要到牛房、人房去捕蚊,我们捕蚊是怎么样呢?要把腿脚拉起来,穿着短裤,还要把上衣脱掉,然后两个人,一个人抓着吸蚊管,一个人给蚊来咬,用雪白的人体来诱蚊。”

原深圳市卫生防疫站副主任医师郭鍟安回忆

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暴露风险极高,所以有些工作人员也不幸感染了疟疾。

但是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年的蹲点和风餐露宿的调查,他们最终基本摸清了在深圳地区传播疟疾的,主要是这四种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

03、抗疟灭蚊:°全方位宣传、消毒

而且抓蚊子的同时,卫生防疫工作者还要深入疫区做调查,给乡亲居民抽血体检,发放预防药品,喷洒驱蚊药物,用杀虫剂浸泡每家每户的蚊帐……深圳疟疾结束,使命却未结束

深圳项目“青蒿救人”

经历了整整4个年头,也随着各方努力以及卫生条件改善,年深圳的疟疾发病率已从最高峰的.8/万下降到了0.2/万,下降幅度最大达99.98%。

而且年后,深圳已经没有本地感染疟疾的病例。

?年开始,深圳的疟疾发病率持续下降

?年,发病率下降至1/万以下,为建市后的首次,达到国家基本消除疟疾的标准

?年开始,发病率下降至1/10万以下

?年8月,深圳龙岗的平湖街道报告了全市最后一例本地疟疾病例

?年-年,深圳已连续9年没有本地疟疾病例报告

?年,深圳高分通过广东省消除疟疾考核的验收,正式宣告成功消除了这一古老传染病

虽然30年前深圳取得了‘抗疟’战斗的胜利,现在又提前完成了消除疟疾的目标,但是深圳的使命却才刚开始。

图:深圳市~年疟疾发病率变化趋势的Cox-Stuart检验分析

01、深圳屡次获得科技进步奖

经过了前后几年的研究,深圳的疟疾诊断研究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疟疾疫苗的研究也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02、深圳派专家赴西藏对口援助消除疟疾

年,深圳派2名疟疾防控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的消除疟疾援藏专家组,前往林芝市协助当地开展消除疟疾相关工作。

03、深圳项目“青蒿救人”

年底,深圳市卫计委委托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了“中国深圳-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防治中心建设暨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示范项目”。

在示范项目实施的基里维纳岛,项目团队仅用几个月就帮助当地超4.5万居民从根本上摆脱疟疾千百年来的危害。

而这次的深圳项目,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青蒿素复方粤特快,实施的是全民服药方案。

从30年前用人体诱蚊到18年深圳项目救人深圳一直都在创新的道路上奋斗着科技创新,深圳从不止步

现在的深圳

用“硬核”科技守护生命

30年前为了灭掉疟疾

深圳人使出了各种“野路子”

医护人员更是只能以肉相搏

用生命守护生命

但30年后的今天

深圳正在面对新冠肺炎病毒的威胁

而这一次,深圳也展现出了它的担当

用科技守护生命,用科技对抗疫情

创新之城

也体现了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

年1月19日,广东省确诊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患者是一位家住深圳南山区的66岁男性。

那深圳是如何发现第一例的呢?

其实这正得益于年起建立的全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系统,因为监测系统的敏锐捕捉,这才对1号、2号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

而且在1月14日凌晨,医院根据公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自主合成引物和探针,检测出了首例核酸阳性患者。

这也比国家核酸检测试剂盒在深圳投入使用的时间,早了整整12个小时。

随后19日,国家专家组确认了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

“不明原因肺炎”首次在湖北以外省份的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也首次被明确,而这也第一时间向全国其他地区拉响警报。

除此之外,还有低调的深圳名企:

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两家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和DNBSEQ-T7测序系统,也成为首批正式获准上市的抗击疫情的检测产品。

其中华大基因更是来了第一波硬核操作。

在23号广东省首批启动一级响应之后,仅隔2天,华大基因就生产出10万人份的检测试剂盒成品,并且即刻发往武汉。

紧接着迅速扩产,2天后,华大基因再次向湖北省捐赠10万人份的检测试剂盒。

不仅如此,2月11日由医院、深圳大学等组成的联合科研攻关团队,还成功研发了全球首家单人份新型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这种试剂盒仅需22分钟,即可得到检验结果。还有腾讯用“腾讯觅影”AI辅助医生诊断新冠肺炎。在患者CT检查后最快2秒就能完成AI模式识别,1分钟内即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将检查效率提高数倍。AI对CT图像进行自动分割绿色圈是肺部,蓝色圈是新冠肺炎病灶而这一项项的创新发明,都让外界看到了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

不过这些,也都与深圳近年来强化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有关。

年以来,深圳加快基础研究和创新平台的布局,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高端人才的聚集。

截至年,深圳市生物医药领域授权专利、商标、专著数量总数近6万个,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在深圳多家的诺贝尔奖实验室中,生物医药也是一个重点领域。

而且近年来,还有一大批生物医药自主创新成果在深圳诞生:

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第一张亚洲人基因图谱、国内第一个生物工程一类新药、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第一台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液成像系统(彩超)、第一台伽马射线治疗系统、中国首个抗肿瘤原创化学新药……

△中国的第一台核磁共振

科技之城

高科技产品无处不在

而且在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疫直接启用智能助手,高科技产品更是随处可见。

图: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健康驿站的送餐机器人

01、5G机器人义警

疫情期间,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联合优必选科技等共同打造了5G机器人义警“黄田田”。

这是全国首款在基层派出所满足实战需求的义警机器人,它不仅充当高速检查站义警,全天24小时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登记,还能进行疫情广播宣传。

除了黄田田,还有一位叫“建国”的巡逻员,他是一名专职警用巡视机器人,在深圳黄鹤检查站,“建国”24小时不间断巡逻,利用红外线测体温。

02、无人机来抗疫

无人机要怎么抗疫呢?2月8日,大疆出动多架无人机,对深圳龙岗工业园区进行消杀,覆盖面积超万平方米。还有往来车辆登记,深圳也直接出动了无人机!为缓解通关拥堵情况、提高申报效率,深圳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搭载喊话器、悬挂防疫申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90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