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凤垭小学端午节放假通知

凤垭小学端午节放假通知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放假时间安排:感谢各位家长一直以来对凤垭小学的支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和上级通知精神,现将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年6月25日至27日放假,共3天。6月28日(周日)正常行课(上周五课程)。假期安全提醒: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您准备让孩子如何感受节日氛围呢?为了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有意义的节日,请家长在放假期间做好以下安全教育和科学养护:1.注意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牢记“六不一会”、“四牢记”“六不”:(1)不私自下水游泳;(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为了远离危险,请不要到地势复杂的河流、池塘、水库、沙坑、不稳定边坡等危险区域游玩、戏水。“一会”: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四牢记”(1)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4)别人再劝,别用生命去逞能!2.外出安全注意事项外出活动时,请您看护好孩子,并确保孩子在您的视线范围内,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以防走失或发生意外事故。同时教育孩子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处大小便等。3.加强防火触电安全教育教育孩子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玩插座、开关,不玩火,不玩电和燃气,远离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同时,教给孩子自我防范与自护自救的方法,杜绝一切触电、火灾事故的发生。4.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乘坐“三无”车辆和“三超”车辆,不在马路上玩耍,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并看清红绿灯标志、危险标志、禁止标志,注意上下车时的交通安全。5.严防疾病最近是手足口病高发期,请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作息习惯,提醒孩子多喝水、勤洗手。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以减少与传染病源接触的机会。6.注意饮食安全卫生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请注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或吃过冷、变质的食品,不吃三无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或拉肚子等意外事件。同时,教育孩子不要吃过多零食,避免消化不良,引起胃肠疾病。7.注意居家安全教育在家休息时,不让孩子攀爬阳台、门窗等,家中的药品、热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并注意每天开窗通风,不易助长病菌的滋生。8.注意身体健康不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一般连续看电视不要超过30分钟,同时要注意看电视的方式,坐的位置要在电视的正前方。每天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端午节风俗:吃粽子、赛龙舟吃粽子:端午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而吃粽子,所以这些饮食习俗是很有养生道理。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这样以便考上好的学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妖魔鬼怪上身是因为自己发病),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吃五毒饼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看见有同类后直接走开,不会再靠近这一家。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