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疟疾 > 疟疾预防 > 内科学疟疾二

内科学疟疾二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何人饮是治疗下列哪种疟疾的主方

A、正疟

B、温疟

C、寒疟

D、瘴疟

E、劳疟

2、治疗疟疾时,服药一般在

A、疟疾发作时

B、疟发前1小时

C、疟发前2小时

D、疟发后1小时

E、疟发后2小时

3、患者女性,50岁,发热寒战,每日中午发作,发时热多寒少,口渴饮冷,便秘尿赤,头痛,汗出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此辨为何疟

A、正疟

B、劳疟

C、温疟

D、疟母

E、寒疟

4、一患者男性,久居岭南,二个月每日发热,头痛,面红目赤,烦渴欲冷饮,神昏,大便秘结,小便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治法宜

A、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B、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C、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D、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E、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5、热瘴的特点是

A、寒多热少

B、但寒不热

C、热多寒少

D、但热不寒

E、寒热不清

答案与解析

1、E

答案解析:劳疟

证候主症: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辄易发作,发时寒热较轻,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疟邪久留,气血耗伤。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代表方:何人饮加减。

2、C

答案解析:疟疾的治疗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加截疟药物,常用的如常山、青蒿、槟榔、马鞭草、豨莶草、乌梅等。此外,服药时间一般以疟发前2小时为宜。若在疟发之际服药,容易发生呕吐不适,且难以控制发作。

3、C

答案解析:温疟

证候主症: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E

答案解析:热瘴

证候主症: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瘴毒内盛,热邪内陷心包。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5、D

答案解析:热瘴

证候主症: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内科学-疟疾(二)

3.寒疟

证候:发作时热少寒多,口不渴,头身酸痛,胸闷脘痞,神疲体倦,舌苔白腻,脉弦紧。

证机概要:素体阳虚,疟邪入侵,寒湿内盛。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代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甘草、常山、草果、槟榔、厚朴、青皮、陈皮。

加减:但寒不热者,去黄芩苦寒之品;寒郁日久化热,心烦口干,去桂枝、草果,加石膏、知母。

对于疟疾的治疗,多使用柴胡之剂,但必须辨证,不能见到疟疾一概使用之,临床应根据寒热往来的症状特点使用为宜。

4.瘴疟

(1)热瘴

证候: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瘴毒内盛,热邪内陷心包。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代表方:清瘴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黄连、知母、银花、柴胡、常山、青蒿、半夏、竹茹、碧玉散。二

加减:壮热烦渴者,去半夏,加生石膏清热泻火;热盛津伤,口渴心烦,舌干红少津者,酌加生地、玄参、石斛、玉竹:神昏痉厥,高热不退者,急用紫雪丹清心开窍。

(2)冷瘴

证候: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嗜睡不语,神志昏蒙,舌苔厚腻色白,脉弦。

证机概要:瘴毒内盛,湿浊蒙蔽心窍。

治法: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代表方: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常用药:苍术、厚朴、陈皮、藿香、半夏、佩兰、荷叶、槟榔、草果、石菖蒲。

加减:嗜睡昏蒙者,可加服苏合香丸芳香开窍;呕吐较著,可吞服玉枢丹以辟秽和中止呕。瘴疟来势凶猛,病情险恶,治疗宜重视解毒除瘴。如出现神昏谵语,痉厥抽风等严重症状时,宜早投清心开窍药物,必要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5.劳疟

证候:疟疾迁延日久,每遇劳累辄易发作,发时寒热较轻,面色萎黄,倦息乏力,短气懒言,纳少自汗,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疟邪久留,气血耗伤。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截疟。

代表方:何人饮加减。

常用药:何首乌、人参、白术、当归、白芍、陈皮、生姜、红枣、青蒿、常山。

加减:气虚较著,倦怠自汗者,可加黄芪、浮小麦;偏于阴虚,下午或夜晚见低热,舌质红绛者,加生地、鳖甲、白薇;如胸闷脘痞,大便稀溏,舌苔浊腻者,去首乌,加姜半夏、草果芳化湿浊。

此外,久疟不愈,痰浊瘀血互结,左胁下形成密块,此即《金匮要略》所称之疟母。治宜软坚散结,祛瘀化痰,方用鳖甲煎丸。兼有气血亏虚者,配合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以扶正祛邪。疟疾的治疗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加截疟药物,常用的如常山、青蒿、槟榔、马鞭草、稀莶草、乌梅等。此外,服药时间一般以疟发前2小时为宜。若在疟发之际服药,容易发生呕吐不适,且难以控制发作。

要点五转归预后

疟疾的转归需视其邪势之轻重、病位之深浅、正气之强弱而定。正疟初起邪在半表半里,邪势轻浅,正气充沛,运用和解达邪之法可愈。温疟、瘴疟,邪踞募原,不从外达,湿热交蒸肝胆,弥漫三焦,出现面目一身俱黄。如热毒蒙闭心包,可见神昏谵语等热邪内陷的严重证候。疟疾日久不愈,可胁下结块,成为痞块、积聚之证。

要点六预防调护

本病为蚊虫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施。疟疾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寒战时加盖衣被,注意保暖,多饮热开水;发热时减去衣被。如高热不退,可予冷敷,或针刺合谷、曲池等穴。瘴疟神志昏迷者,应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神志变化,予以适当处理。汗出后用温水擦身,换去湿衣,避免吹风。服药宜在疟发前2小时,发作时不宜服药或进食。饮食以易于消化、富有营养之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久疟要注意休息,加强饮食调补,如多进食瘦肉、猪肝、桂圆、红枣等。有疟母者,可食用甲鱼滋阴软坚,有助于痞块的消散。

编辑:刘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sdnwx.com/njyf/18336.html